目錄/提綱:……
一、關于“人文精神”的討論
二、關于“科學精神”的討論
1、文化現實:社會功利化傾向科學精神的討論也是這樣的背景
2、人文主義思潮的夾擊這個時候許多文人批判科學精神
三、關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互關系”的討論
一、從感性、沖動走向更加理性、成熟(從文學的思考到哲學的思考)
二、從學術語言變成大眾語言
三、從理論走向實踐
一、科學精神里面存在的誤區(qū)
二、科學是人類的歷史的活動,具有歷史性和人文性
一、關于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礎問題的三種觀點
2、新儒家的“人文精神”新儒家的“人文精神”他講斗志
2、文化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一、根據我國的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我們需要進一步弘揚科學精
二、按照我國現實的國情,我們更需要弘揚融合科學精神在內的人文精神
一、現行學校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應試教育,考試分數決定一切,它與素質教育是背道而馳的
3、圈養(yǎng)式教育,輕視社會實踐,書本與社會實踐脫節(jié)
……
弘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孟建偉
目 錄
1、關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討論 2
1.1討論的背景 2
1.2討論的發(fā)展態(tài)勢 4
2、如何理解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4
2.1如何理解科學精神超越 4
2.2如何理解人文精神 4
3、弘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意義 4
3.1有助于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 4
3.2有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4
3.3有助于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4
3.4有助于推進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4
1、 關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討論
1.1討論的背景
一、關于“人文精神”的討論
1、 人文學術危機,特別是文學危機(文化現實)
文學。從《
班主任》一開始,整個文學是大步跳躍發(fā)展。電影。從《一個和八個》、
《黃土地》、《紅高粱》,到國際獲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詩,八十年代是詩人的年代,雖然我們還比較的窮,但那個時候的年輕人還很浪漫。有許多業(yè)余的詩人,也有很著名的詩人,比如說北島、舒婷這一批人。而且我們想想當時的詩人在中國的歷史上,能夠影響一個整個時代的,還真是不多。但是八十年代就是這樣一個年代。你們知道當時北京好多業(yè)余詩人,詩刊上發(fā)表不了怎么辦?把他的詩貼到門口去了,一大批年輕人。你說詩有什么用?詩可能是最沒用的東西,可是那個時候就是那么激情,崇尚人文精神。
到九十年代熱情開始下減,這批人文精神學者在討論這個問題。人文到底有什么用?為什么有的時代是這樣的,而到了后來就不這樣了。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北京大學有個著名的校長蔡元培,世界上沒有那個大學的校長能夠像蔡元培那樣對這么大個國家產生這么深遠的影響。蔡元培是個哲學家,更是個教育家。在他的領導下,北大的文科起來了,理科也起來了。其實我們今天講的大學精神,追根溯源其實是北京大學的精神。你說北京大學為什么好,好就好在那個時候有這種精神文化,哪怕一些教授沒了,但是這股濃濃的文化氛圍還是存在的,而這個文化氛圍太重要了。這是馮友蘭書上寫的,是外國人對蔡元培的評價。
蔡元培把北京大學搞起來了,中國新文化運動也是跟這種思想有關系的,對整個國家的影響非常大。這就是人文對整個國家的影響的例子。這幾年我也出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149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關于人文學術危機,特別是文學危機。
2、后現代主義的影響
反科學、反文化、反藝術、反美學、反崇高、無中心、多元論、反元話語、反元敘事、反本質主義
什么是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如果要讓我講可以講很長的時間,那么給我兩個小時我只能簡單地講過去。后現代主義大概是這樣一種思潮,就是現代西方已經進入后現代的社會,我們在苦苦追求現代化,他們以為現代化已經實現了。有一批知識分子起來對抗現代化,認為現代化實現有什么好?后現代主義浪潮有一種反資本主義,不是說后現代主義不好,他有反資本主義的性質。這個浪潮里面有個反現代化的浪潮,特別是反科學、反文化、反藝術、反美學、反崇高、無中心、多元論、反元話語、反元敘事、反本質主義。這個概念比較抽象,什么意思呢?這些知識分子認為現代化的實現,科學的霸權,實際上給人們帶來并不幸福。
現代化的文化對我們并不適用,我們看現在許多年輕人同我們過去相比的話,他要多幸福有多幸福。物質條件這么豐富,可是這些孩子你去問他們:你幸福么?據說80%的人說不幸福。在西方也有這個浪潮,這個浪潮影響到我們中國來了。我2004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做高級訪問時,我觀察他們的社會現象。一個很漂亮的姑娘穿了一個牛仔褲,左邊開了個洞,右邊膝蓋上又開了一個洞。我在想這兩個洞有必要么,這種浪潮頹廢的東西在西方很多,有的是衣服不穿全畫上就完,繪畫。男孩子這刻上個愛,這刻上個恨,用中國字刻的。女孩子褲子一般都穿得這么低,肚皮上什么都畫上,紋身。這種有后天的色彩,這種色彩到中國來我們都感覺到了也在不斷地影響我們中國。比如說,美女作家,她寫什么?她不是用心靈
寫作,而是用身體寫作。這個浪潮里面是后天的東西。網上“芙蓉姐姐”、“超女”算不算我搞不清楚,反正現在的女孩子跑得比較前衛(wèi),這個前衛(wèi)有種后天的思潮。這種現象里面反映出什么東西,有種頹廢主義的色彩在中國興起。
解構進步、理想、境界、深刻、崇高、終極關懷
過去我們講的進步、理想、境界、深刻、崇高、終極關懷被瓦解了。我們本來要追求進步,但是現在孩子們說為什么要進步?進步有用么?有錢么?為什么要追求理想?理想有什么用?整個大學浪潮,或者說研究生浪潮我感覺非常猛烈。我想學校現在這個青少年培養(yǎng)的問題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說有這樣一個思潮的話,那讀書就沒法讀了。這是對我們人文精神的一種沖擊,因為這種浪潮里面把所有的文化都削成平面。沒有高的沒有低的,可追求也不可追求。甚至好的壞的沒有任何標準,這是后現代主義影響。
3、社會背景:功利心態(tài)占主導地位
功利主義:實效、實利、有用
為什么功利心態(tài)占主導地位?這是從我們的市場經濟這條路,市場經濟這條路對不對?毫無疑問這條路對!大家都知道我們改革開放開始的時候,我們本來都是計劃經濟,現在我們一步一步從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條道路當中,我們中國幾乎是從一個貧困的國家進入到今天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你們知道,現在的我國實際上可不得了,我在國外感覺到,我們的經濟型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是刮目相看了。這對我們過去的人說,那今天已經成夢想了。我到加拿大一看,加拿大好像很窮,看著電視還是凸面的那種,打的手機還是那么大的那種。華人移民買東西一切都到網上去買,買個碗都得到網上去買,可憐�。‘斎晃覀儼藘|農民放進去的話,我們經濟實力還不夠不如人家。但是我們的發(fā)達地區(qū),比如說北京、上海那種漂亮城市,你到外國看的話這種漂亮城市不太多。美國有什么,最現代化的是紐約,紐約最現代化的是曼哈頓,曼哈頓的標準就是雙子座,現在沒了。你說到別的地方去看美國讓我們驚人的美國你看得到么?我都感覺看不到。中國已經走到了這樣的地位了,加拿大多倫多人家那是最大的城市,我去年在廣東
演講的時候,我跑到深圳一看,深圳就比他漂亮多了。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這條路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功利主義也有負面的東西,他負面的東西是什么呢?他講實效、實利、有用。這個是推動國家進步的重要東西、重要因素。為什么搞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說白了很大程度利用功利主義,調動人的積極性、(某種意義上講)推動科學的進步。從這個意義上,功利主義不能否定。
理想主義:文化、精神生活、 崇高
但是把功利主義推向極端,會導致什么?就是對理想主義,對文化、精神生活、 崇高的東西構成重大的沖擊。所以我們今天講音樂、文學、詩、學術、教育、科學、政治都受到猛烈的沖擊,他認為有沒有錢有沒有用?而文化從根本上是個精神上的東西。你什么都講錢有用的話,這可能文化會受到巨大的影響。甚至科學也一樣,科學好多東西是沒用的,不是說所有科學都有用。你比如說搞數學,搞理論物理學他一下子不能馬上與現實相聯系。那么這個問題人們開始提出來,思考這個問題了。你比如說我們迎接奧運會,我們能不能一切都從錢、有用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實際上不是,如果是從功利主義上來看,有錢、實用意義上看,實際上我感覺體育是沒用的。你說一個人比別人跑快了0.01秒有什么用,你放出一條狗,你能跑過他么?!更不用說矯健的金錢豹。人在體力上是很渺小的,你跳高比人家跳高了1厘米,跳得粉身碎骨有什么用?你能跳過這個房子么?但是人類不管怎么樣要永遠跳下去,永遠要跑下去。這跑得是什么?跑得是一種精神,是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方向邁進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如果要沒有,一個國家就垮了,一個學校就垮了,個人也垮了。所以今天我們講的人文精神,我感覺深度的意義上也同過去_講的兩手一起抓聯系起來,一方面我們用市場經濟推動我們的經濟進步,完善我們的配置;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有一種精神,文明的東西,一種讓人的心向上的精神,來鼓舞一個國家的進步。好在我們今天的中國應該說這個精神還是存在的,而且還比較強烈。你說現在實現不就兩個國家么,一個美國,第二個就是我們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當中就可以看出來。這種精神我想本質上就是人文問題。劉翔在中國為什么那么受歡迎?甚至劉翔臉上的青春痘都成了偉大的標志,因為他給中國人民爭光了。他給了我們中國人民一種精神,二十一世紀的一種精神。年輕一代的精神,這個在我感覺就是人文精神所在。
二、關于“科學精神”的討論
1、文化現實:社會功利化傾向
科學精神的討論也是這樣的背景。人們把社會上一切看成功利化了以后,把科學精神看成功利精神。這么一來,我們好多人起來寫文章:你說科學就是功利主義?我大學讀數學的時候,我發(fā)現我們沒有一點功利主義,數學讀完了好像也沒有什么用。你說陳景潤做的那個題有什么用?實際上,陳景潤做的那個題是世界上許多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他解決了。就像奧林匹克一樣,他跳過去了,人家沒跳過去,就憑這個意思人家就偉大。
我們科學里面很大意義上的也是文化的東西,所以我們老認為科學知識里面他包括深層和表面的東西。深層是能力、素質;表層是實用、功利。知識深層的東西是最寶貴的東西。有時候有用的東西反過來恰恰是表面的東西。我們考研究生就明白,如果你搞深層的學科,比如說數理化,你把他定位在純理論的文化,然后考研究生非常容易。你一開始就定在應用性的話你再去考就很困難。因為那個理論是那個一切。當時人們問蔡元培:哲學有什么用?他說哲學沒用,但是世界上最沒有用的東西恰恰是最有用的東西!這句話說得非常好,我自己也有體會,我這輩子很慶幸的是我讀了兩個最沒用的學科:理科上讀了一個數學,文科上讀了一個哲學。兩個東西都抽象,現在孩子們是不太愿意讀這種東西的。
2、人文主義思潮的夾擊
這個時候許多文人批判科學精神。搞科學的人,像我們起來寫文章提出來:科學精神從根本上也是人為精神。九四年我發(fā)了一篇《科學與奧林匹克精神》,九六年發(fā)了篇《科學人文精神》。關于這個問題討論起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到底什么關系?是對立的還是一致的?在我感覺上根本不對立,科學精神也是一種人文精神。這個我們后面還會講到。
三、關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互關系”的討論
給各位領導講講我們當時的 ……(未完,全文共23345字,當前僅顯示419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學習課件:弘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