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黨委/讀后感/>>正文

《三民主義》讀后感

發(fā)表時間:2013/9/11 11:54:53


先行者的光芒
——讀《三民主義》后感
《三民主義》讀后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_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chuàng)的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xiàn)和發(fā)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孫中山先生的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集中體現(xiàn)在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建國方略》兩本書中。
拜讀了孫先生的《三民主義》一書,其中孫先生深入闡釋了其對民生問題的研究,并且鞭辟入里地剖析了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思想與民生主義思想的異同。孫中山先生從人類社會歷史角度對民生主義進行了解釋。民生的定義是人民的生活包括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并且從社會進步的重心問題、社會進化的動因問題、剩余價值的發(fā)生問題對民生進行了闡釋。
……(新文秘網(wǎng)http://www.120pk.cn省略58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國家早已經(jīng)擺脫了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按照孫先生的設想,在發(fā)展國家資本的過程中要防止社會貧富不均的大毛病。針對當前突出社會貧富分化的問題,可以通過繼續(xù)大力發(fā)展國有資本來解決,在繼續(xù)發(fā)展國有資本的過程中防止產(chǎn)生更大的社會貧富問題,緩解甚至解決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這是個課題,需要包括國資委在內的各部門、國有企業(yè)、社會各界的共同探索與努力,當然更需要每位國資人的努力。

第二,孫先生預見性地指出,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是英美等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用馬克思主義辦法到英美之外的其他國家實行,是行不通的。雖然,孫先生未進一步深入,如何使馬克思主義在其他國家實行,但歷史證明了孫先生科學的預見性。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革命、建設取得了成功,這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密不可分的。_書記七一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chǎn)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_思想,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如果沒有_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也不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今后,只要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前進,人民必將過上更幸福生活,中華民族必將擁有美好未來。
書中有兩個觀點,使我印象深刻。
1.孫中山先生對民生主義的闡釋,也使我對民生問題有了新的理解。之前,我理解的民生問題是國家行政管理的一個部分。但綜觀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任何發(fā)展和進步圍繞的一個主題就是民生問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是為了人類能夠更好地認識大自然,認識這個物質世界,以使自然環(huán)境更適宜人類生活。社會科學的發(fā)展,是為了人類更好的認識人類社會_,提高人類社會_協(xié)同力,提高對自然環(huán)境改造能力。兩者的終極目的是相同的。理論上人類應該是共同努力,齊心協(xié)力完成這個終極目標。但是現(xiàn)實中,存在這樣兩種情況:每個人對“人”的定義不一樣,有的認為是全人類、有的認為是某個民族、有的認為是宗族、有的認為是家庭,還有的認為是自己個人;又或者存在認知上的差異,對于完成終極目標的途徑和方法存在不同觀點。所有這些,都造成了人與人、家庭與家庭、宗族與宗族、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矛盾。所以解決好民生問題,就是解決了人類發(fā)展的終極問題。雖然,做為一名監(jiān)事會專業(yè)人員,在平時工作中,直接面對處理民生問題的機會不多。但還是要樹立一種意識:解決民生問題,不是因為民生問題的矛盾突出,不是因為民生問題涉及的利益范圍廣,而是因為,這是一個政黨、國家、人民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和目的。
2.書中還有一個觀點—知難行易。這與我們所熟悉的知易行難的觀念是截然相反的。孫先生對自民國成立至民國八年的社會現(xiàn)狀進行了研究,提出知易行難這個深入人心的觀念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國的進步, 使暮氣畏難之中國,畏其所不當畏,而不畏其所當畏。如是不知固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則天下事情無可為者矣”。一個國家的發(fā)展趨勢,是由每個人的心理匯聚成的。在改革和建設的大背景下,我們每個人的思想、行為期 ……(未完,全文共3263字,當前僅顯示164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三民主義》讀后感》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