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正文

救亡圖存的努力: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經(jīng)典案例與解析)

發(fā)表時間:2013/10/30 20:13:59

第三講 救亡圖存的努力: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經(jīng)典案例與解析

案例:在近代中國,為什么漸進式的改良運動(如戊戌維新運動)沒能把中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
[解析]
1.戊戌維新運動的進步性和歷史意義
_于1949年6月30日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自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jīng)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一派人物!保ā禵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頁)_的這段話反映了他對戊戌維新運動和維新派的進步性是肯定的,認為作為戊戌維新運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嚴復是先進的中國人,經(jīng)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求救國的真理,戊戌維新運動就是他們救國道路的一次探索。
戊戌維新運動是在西方列強不斷加深侵略,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59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力控制著軍政實權,他們激烈反對變法,多方阻撓破壞,在各省官員中只有湖南巡撫支持變法,勢單力薄,變法法令基本沒有施行,戊戌_直接導致變法失敗。
(2)從社會發(fā)展的經(jīng)濟狀況看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國才開始出現(xiàn)民族資本主義,在維新變法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水平很低,資產階級力量弱小,薄弱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難以改造植根于封建經(jīng)濟基礎的強大的封建性質的上層建筑。甲午戰(zhàn)爭以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個初步的發(fā)展,這是這場運動的經(jīng)濟基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1895——1900年,全國各地新辦的私人資本工礦企業(yè),其資本總額為2300萬元,這個數(shù)目還抵不上一年償還外債的數(shù)目。同時在遭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和摧殘下,其發(fā)展十分艱難,許多廠礦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很難進行擴大再生產?梢姰敃r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很低,階級力量相當弱小,不具備進行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變革的經(jīng)濟條件和物資基礎。
(3)從變法的領導力量看
領導戊戌變法的主體是一批具有資產階級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大多由官僚、封建士大夫、商人、買辦轉化而來,從小接受嚴格的封建正統(tǒng)教育,在深刻地感受著民族危機的同時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思想觀念逐漸發(fā)生改變,他們痛苦地反省中國的傳統(tǒng),提出了變法的主張并將其付諸實踐,主張學習西方政治經(jīng)濟制度,宣傳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_平等和進化論學說,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是他們的代表人物。
相對于強大的封建保守_,中國的維新派_弱小,始終沒有掌握軍政實權?涤袨榈染S新派從一開始就站在害怕和反對革命的立場上,他們輕視群眾,脫離群眾,沒有廣大人民群眾做后盾,只是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他們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爭經(jīng)驗的封建知識分子,缺乏運籌帷幄的雄才大略,缺乏應有的深謀遠慮和相應的策略,在操作上顯得過于急躁,他們是思想家、宣傳家,但不是合格老辣的政治家。他們還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保持著較多的聯(lián)系,帶有更多的軟弱妥協(xié)性和不徹底性。
3.漸進式的改良運動為什么沒能把祖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
人類社會的變革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原有的社會秩序下漸進的改革,我們稱之為改良,另一種是在短時間內以激進的方式改變原有的社會秩序,然后在此基礎上推進各項改革,我們稱之為革命。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始終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務,就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廢除列強同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_封建專制制度,改變買辦的和封建的生產關系,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才能為第二大任務的完成,即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發(fā)展工業(yè),建設國防,福利人民,使國家富強,開辟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道路,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創(chuàng)造條件,把祖國從危難中拯救出來。
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是沒有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國家,國家的命運掌握在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手里,在國難極端深重而腐朽的統(tǒng)治階級又拒絕一切根本的社會變革的情況下,漸進式的改良運動是無法實現(xiàn)國家繁 ……(未完,全文共2614字,當前僅顯示166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救亡圖存的努力: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經(jīng)典案例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