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二、宏大主題展示:“仁政德治”社會政治理想的形象呈現(xiàn)
三、歷史興亡鑒戒:人才治理與人才成長的盛大表演
四、接受美學視點:四大名著傳播歷程中坎坷命運的啟示
……
干部學習講稿:四大名著與_理政(下)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 梅敬忠
《國學課堂與領導智慧》,主講人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黨校任教多年的資深教員,而且還有擔任基層行政領導和干部教育培訓主管領導的寶貴經(jīng)歷。
他長期從事面向中高級領導干部的有關中國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教研工作,致力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轉型研究和文學鑒賞、
寫作學研究,曾榮獲中央黨校教學優(yōu)秀獎、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獎和工作實績獎。二十年來,他多次應邀到地方黨校、機關事業(yè)單位、部隊、學校、企業(yè)作主題
演講,頗受好評。他還參與主持編著有《_圈注史傳詩文集成》(史傳卷)、《古文英華》、《新世紀干部公文實務全書》、《新世紀干部常備知識詞典》(文教卷)、中央黨校教材《中國古典文學講座》、《文學藝術與文化》等。因此,該套講座內容熔鑄了主講人多年的教研心得和理政經(jīng)驗,相信會對聽眾朋友有所教益。
講座目錄,第一講,四大名著與_理政;第二講,《三國演義》與中國智慧;第三講,《紅樓夢》與中國文化。
《紅樓夢》自清代乾隆年間問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與此前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并稱于世,后被譽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響深遠。從此,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古典小說領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載體,我們從中可以觀照中國人的民族性格、社會風尚、價值觀、審美理想、思維方式。
特別是其中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鮮活案例,經(jīng)過一番批判繼承和改造轉型之后我們完全可以從中獲取一些寶貴的本土化營養(yǎng),這或許對當今_理政不無裨益,同時也有助于增強我們對于古典作品思想內涵及其當代價值的深層次感悟。四大名著應當作為中國文化經(jīng)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學作品弄之,對廣大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來說,對四大名著的解讀與闡釋也應該由文學審美層面升華到社會認證、政治文化層面,可以說四大名著蘊含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123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一塊闖大業(yè),走到他的父親的好朋友呂伯奢家的時候,呂伯奢出去買酒了,他誤以為家里面磨刀霍霍人家殺豬招待他,以為他是要殺他呢,所以把人家全家殺了,殺了就跑,跑到路上碰到呂伯奢,呂伯奢說我去買酒招待你們你們怎么走了,曹操就不好意思,走了一段回過來把人家呂伯奢又殺了,錯殺,一再錯殺,弄得陳宮要離他而去,陳宮說你太狠心了,你怎么再錯殺呢,曹操就說了這個著名的話,就說我的人生哲學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我們有個影視演員在一個訪談中間說一句話,我是堅決不同意的,他說什么意思呢,他說這句話是這個意思,說寧叫我負天下人,寧愿讓我曹操來背負天下的大義,我來為天下人服務,休叫天下人負我,不能讓天下人為我擔當什么的,他把它說成擔當,這絕對不對的,這個也是演員采訪的一種說法吧,這個話簡直是一種惡劣的品質的人生哲學,這是曹操。
那么作者還把他描寫成一位具有多方面復雜性格的典型,沒有寫成淺顯的,一種平面化的人物,因為他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使用人才,有謀略,還有才干等等,但是還有一個專家的評論說他,雖然有才干,但是他的謀略使他更狡詐,才干使他更殘暴,他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很多細節(jié)都把曹操塑造成這么一個人。
經(jīng)常比如說夢中殺人,哪有夢中殺人這件事,臨死還設72疑冢,以防盜賊,包括我們今天對曹操墓的評價,有一部分人的觀點,專家也主張,曹操那么多的假墳墓,你怎么證明那是真墳墓啊,種種說法,跟這個都有關系,跟《三國演義》的描寫也有關系,這是曹操。曹操和董卓有這么一個人物。
作者寫另外一個正面的形象,跟他們兩個剛好對比的,就是劉備的形象,劉備是個仁君的形象!度龂萘x》筆下的劉備是作為王道的化身進行歌頌的,而且還給他以正統(tǒng)繼承者的美名,因為他是漢帝玄孫一脈流,中山靖王之后,他自己號稱,實際上到后來是直系范例之徒(同音),是賣草鞋的,實際上淪落為平民,他姓劉,劉備有這個血統(tǒng),所以給他一個正統(tǒng)的繼承者,所以成了皇叔,還給他寬厚愛民,知人善任仁德的品格,寬厚愛民,仁政德治、知人善任種種品德都給他了。
他對漢獻帝有忠心耿耿,看到朝廷這個樣,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他悲憤的心膽俱裂,第37回寫到這個情節(jié),而且他決心深大義于天下,所以從38回開始決心要重整漢室江山。
劉備曾經(jīng)對龐統(tǒng)比較一下自己跟曹操的區(qū)別,有一次龐統(tǒng)問劉備,說主公你跟曹操比較一下你為什么能成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這是在第60回的時候,劉備就說“操以急,吾以寬,我很寬厚,操以暴,曹操是暴力,吾以仁,就是仁義,操以譎,就是狡詐,吾以忠,每與曹相反,事乃可成。我每每與曹操相反,所以我事情才能成功,若以小利而失信義于天下者,吾不忍也,我就為了點小利而失信于天下,那是我不能忍的,那是我不能干這種事,這里面大家看他怎么不忍。
你比如說徐庶,在我們看36回里面,徐庶本來是他網(wǎng)羅的一個干才,在諸葛亮之前,他是劉備的手下,曹操為了賺走徐庶就把他母親抓了,抓了以后就模仿他母親寫信給徐庶,徐庶是一個大孝子,所以徐庶就非走不可,這種情況下,張飛、關羽他們都主張你再不殺掉,再不就不放他走,你放他走不是給曹操好的人才了,所以是這個情況,劉備竟然把他放走了,而且不光是放走,還說了一段話,說“不可。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吾寧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边@是第36回寫他,這就是所謂的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仁也,大家從這個細節(jié)就能看出來。
另外,劉備他還主張以人為本,我們今天說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這個詞我追溯了一下到劉備從帝王的角度,劉備是公開舉起這個大旗的,在《三國演義》第41回里面,劉備兵敗新野,在樊城他撤退的時候,他不顧曹操追兵迫近,不聽部將的勸告,甘冒生命危險,帶領數(shù)萬百姓,有的人說十萬,有的人說十幾萬,這個數(shù)字反正不一樣,行軍,很多人都勸他你不能這么干,這么干曹操追上我們全完了,但劉備哭著說,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現(xiàn)在凡干大事的人必須以人為本,現(xiàn)在老百姓都歸心于我,都跟著我跑,不愿意受曹操統(tǒng)治,那么我奈何棄之呢,我怎么能夠拋棄老百姓呢,老百姓聽到劉備這個話莫不傷感,簡直對他可以說是特別擁戴,特別擁護,但是這個話怎么傳到老百姓那里我不知道,可見當時那種傳播,他們那種宣傳鼓動工作做的挺好的,老百姓都知道了,知道這句話,所以以人為本。我后來為這事我查了一下,在《三國演義》里面是這么說的。
那么在它早期的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差不多,“若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何以棄之?”你看這字句之別,再往下查,查到《三國志》,也有這句話,叫“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可見不是后代給偽造的,就是一直從歷史到三國的流傳,一直到清朝的定本都有這段話,可見歷代明清兩代這個話一直是認同的,就是統(tǒng)治者也好,老百姓也好,都把它放進去了,就是以人為本這個事,充分表現(xiàn)劉備那種仁慈、愛民的光輝的形象,因為他愛民如子,對朝廷盡忠,又愛民如子,是典型的仁政德治的社會政治理想的踐行者。
“今人歸吾,奈何棄之?”老百姓這么服從我,擁戴我,我怎么拋棄老百姓了,這個話恰好跟董卓說的,所謂的“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就是第六回里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出了劉備仁慈愛民的光輝形象,正是由于廣攬民心,占據(jù)了人和,我們說天時地利人和,曹操占天時,孫權占地利,劉備占人和,他除了人和沒有別的資本了,可以說當時闖蕩天下,房無一間,地無一壟,一直到三四十歲的時候才定下來,有了諸葛亮以后,靠的就是人和,正是因為人和有民心,才讓劉備得以與占天時的曹操和占地利的孫權相抗衡,成就一方基業(yè),所以在當時的混亂年代,民心思定,崇尚仁政德治以人為本的劉備集團,按照今天的說法,掌握是
核心價值觀這種殺手锏,把握了政治上的主權動,所以能夠感召天下,凝聚人力所以對我們今天也是一個挺好的啟示。為了表現(xiàn)劉備如何受到百姓擁護,《三國演義》竟然寫到了劉備兵敗徐州的時候,有個劣獵戶叫劉安,竟然把他妻子殺了給劉備吃肉,非常殘忍,第19回,這是描寫絕對是敗筆,顯得殘忍過分,實際上損害了劉備的仁君的形象,但是《三國演義》就這么保存下來了,因為它反復要說劉備好。
所以魯迅先生就說了一句話,在《中國小說史略》,“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你太夸張了,夸張就是讓他偽了,所以說哭得天下,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等等,全來了,所以這個不好。
然后我們今天從政治角度上說,值得思考的是劉備的仁君形象寄托了作者也包括知識分子,還有民間老百姓共同的理想,對統(tǒng)治集團的開明人物來說,劉備形象也是一 ……(未完,全文共19292字,當前僅顯示347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學習講稿:四大名著與_理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