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榜樣——深切懷念父親的親密戰(zhàn)友林勝國伯伯
林勝國伯伯是爸爸老戰(zhàn)友中我十分熟悉的一位。我上中學時就知道爸爸有位好戰(zhàn)友在南京炮兵工程學院當政委,當時還暗暗立志,高中畢業(yè)后一定報考南京炮工,那時最大的志愿就是上軍校。
我第一次見到林伯伯是1966年9月初,當時我去北京串聯(lián)乘火車回上海,路過南京時我下了車,奉父命去看望林伯伯。我多少年后我才明白父親的用意:林伯伯在南京炮兵工程學院當院領導,學校當時是文化大ge min鬧得最厲害的地方,而且炮工又在當年4月集體轉制到地方,脫離軍隊的約束,那里_發(fā)展的情形更是可想而知。父親不放心,一定讓我去看看林伯伯和他的夫人陳阿姨。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45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團長和政委。但當他們知道自己的老領導王必成伯伯率二旅到蘇南組建新四軍新十六旅時,就各自帶一個連跑來江南找王必成。一是他們與老首長王必成情誼深厚,一心想跟著老首長打鬼子;二是認為江南是敵后,來江南有大仗打。此事后來組織雖未作處理,但可見兩位戰(zhàn)友的情誼至深。
二是后來從陳迪阿姨口中得知,林伯伯曾多次為父親當過“紅娘”。來蘇南后,父親到十六旅47團任副團長兼茅山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林伯伯則到獨立二團當政委。那時獨立團屬軍分區(qū)的部隊,女戰(zhàn)士多一些,而我父親屬十六旅的直屬部隊,作戰(zhàn)較多,女同志極少。林伯伯牽記著我父親還沒有對象,就多次為我父親牽線。當然都沒成功,否則就沒我了。
三是林伯伯處有一張父親、林伯伯和饒惠潭伯伯(后作為23軍參謀長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三人的合影。照片背后寫有一段話:“我們?nèi)齻€老戰(zhàn)友,不論彼此分得如何散,但是我們的心是永遠在一起的。并在一條戰(zhàn)線上,向著一個共同目標,并肩前進!”然后是三位戰(zhàn)友的共同簽名。
兩位老戰(zhàn)友在蘇南的友誼一直延續(xù)到抗戰(zhàn)勝利。在這一段時間,他們并肩作戰(zhàn),共同創(chuàng)建郎(溪)、廣(德)、長(興)抗日根據(jù)地、共同開辟杭(州)、嘉(興)、湖(州)敵后游擊區(qū)、共同參加“長興戰(zhàn)役”和“天目山戰(zhàn)役”、共同迎來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直到部隊北撤后林伯伯調山東野戰(zhàn)軍,兩位老戰(zhàn)友就此分別。
1967年3月,我參軍來到南京軍區(qū),和林伯伯的兩個兒子同是學兵九連的戰(zhàn)友。由于有著父輩革命友誼的淵源,我們?nèi)齻€年輕戰(zhàn)友也十分親密。部隊駐地在句容,按當時的交通條件去趟南京也頗不易,但只要能請下假,我總會去南京看望林伯伯和陳迪阿姨,直到他們后來移居黃山干休所。
林伯伯是軍隊的老政工干部,每次和他在一起,談起連隊的生活,他都會給我許多的教誨,雖然這些教誨聽起來都是大道理,但對我來說受益匪淺。比如一次他跟我談起原則,就說原則有組織原則和個人原則,原則是要堅守的。一個黨員首先要遵守組織原則,其次才是踐行個人原則,而且一個共產(chǎn)黨人的個人原則,要與組織原則一致。
我深信,父親和林伯伯都是黨性原則極強的革命者,但父親不善言辭,只是身體力行,而林伯伯則不僅身體力行,還循循善誘,教誨我們這些后人。林伯伯用濃重的湖南鄉(xiāng)音跟我說的這些話,至今仍留在我的腦海里,成為我自己做人的原則。
林伯伯和陳阿姨后來又從黃山回到南京。那時我父親已離開我們。以后我只要去南京,總會去看看林伯伯和 ……(未完,全文共2022字,當前僅顯示128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永遠的榜樣——深切懷念父親的親密戰(zhàn)友林勝國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