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學習講稿:中國怎樣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吳英杰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外語學院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中國怎樣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在本講中,首先要介紹一下中國目前的發(fā)展狀況;第二,為什么要提升軟實力;第三,如何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一、軟實力理論研究及中國軟實力發(fā)展狀況
中國目前的發(fā)展狀況。目前,我們國家正在走向大國崛起的道路,在這個路程中,我們的硬實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個很高的階段,我們的GDP已經(jīng)躍升為世界第二位,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但是與之相適應的軟實力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的戰(zhàn)略構想,是構建中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進亞歐國家共同繁榮的必然選擇,它對我國的軟實力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要我們研究如何提升我國的軟實力。為什么要提升軟實力呢?因為在我國走出去的過程中,光有硬實力是會遇到很多問題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要研究什么是軟實力。
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綜合國力包括硬實力與軟實力,最早軟實力的概念提出是由美國的學者約瑟夫•奈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約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領導世界: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一書,及同年在對外政策雜志上發(fā)表的題為《軟實力》一文中,最早明確提出并闡述了軟實力的概念。他在隨后出版的《軟實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書中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956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積極發(fā)展文化交流,可以使“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感受到中國的發(fā)展誠意,感受到中華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寬廣博大。
文化交流還是“一帶一路”發(fā)展的潤滑劑,可以吸引沿線的各國人民增強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和興趣,使“一帶一路”的發(fā)展能夠跨越民族、語言、制度,以及文化的障礙,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情感紐帶。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采取哪些形式做到以上這些呢?
我們可以通過孔子學院的形式來做到對外文化的傳播。孔子學院的成立是中國文化外交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是教育部下屬的非政府事業(yè)單位,致力于為世界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的教學資源及服務,最大限度的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需求,為攜手發(fā)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設和諧世界做出貢獻。
孔子學院由國家漢辦承辦,是中國漢語與文化的國際推廣機構。自從2004年在韓國首爾成立第一家后,便在世界迅速的得到發(fā)展,在世界各國建立了眾多的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在全球化的今天,人們深刻認識到國際社會中不僅共同利益日益增多,相互依存度不斷加深,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息息相關。加強溝通、密切合作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選擇,而人文合作對于增進政治互信,加強經(jīng)貿(mào)交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天,民心相通也成為世界各國交流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而民心相通首先需要語言相通、文化相通,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孔子學院在對外漢語教學以及推廣中國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以上內(nèi)容,提到孔子學院,我作為2009年到2011年被派往日本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孔子學院在促進中國文化對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當時我在孔子學院任中方院長,當時的孔子學院是由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和日本福山大學共同創(chuàng)建的,在創(chuàng)建之初應該說困難非常多,尤其是在當?shù)赝茝V中國文化和講授漢語,應該說還是有很多困難的。好在,我在2004年曾經(jīng)到日本做過客座教授,也熟悉當?shù)氐那闆r,并且利用當?shù)氐囊恍┵Y源,很快就進行了推廣中國文化的一些活動。
首先,我們開展了對外漢語教學,在我們的學生中,小的剛上小學6歲的小孩,最大的當時是93歲的老人,給我印象最深的,這位老人當時上課的時候都需要帶助聽器,并且來教室也是非常認真的,并且每天都寫一篇作文,還要求我給他修改,這使我非常受感動,因為作為一個對外漢語教學的工作者,我們最欣慰的就是能把漢語推廣到世界各地,能夠讓外國人了解我們,能夠說漢語,通過說漢語來了解中國,這樣就可以使外國人能夠喜歡上中國。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當?shù)氐闹行W開設了中國文化的講座,我去當?shù)氐男W給他們做了中國飲食文化的講座,并當場教孩子們做了餃子。在包餃子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同時對中國的餃子也非常喜歡。在進行完講座之后,過了幾天,一位學生的家長跟我說,說能不能再搞一次這樣的講座,因為當天他的小孩因為患病沒有能參加像這次的活動,非常遺憾。
除此之外,我還在中小學中做了一些關于中日小學生的一個講座,這樣就使日本的小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了中國的小學生以及中國的教育。我們在日本的高中也介紹了中國以及北京,因為當時我們的銀河學堂下面的高中,他們要做修學旅行,修學旅行的目的地就是北京,在赴北京進行修學旅行之前,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我也經(jīng)常去給他們講關于中國的一些包括地理、歷史方面的內(nèi)容。他們在赴北京之后回國做了一本非常詳盡的感想集,這里面包括中國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同時也詳盡的介紹了北京的情況,正是因為這些,使日本的中小學生了解了中國,同時也喜歡上了中國。我想他們有的人長大后也會來中國,或者是學習,或者是參加工作。
同時,我們還搞了書法展,還有圖書展,介紹了中國的書法以及中國關于漢語,以及中國文化的一些書籍。這些都是在日本開展的一些推介中國以及漢語的活動,并且當?shù)氐拿襟w也做了報道,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
談到對外語言的推廣,我還想提一下,在今年7月24日《光明日報》曾經(jīng)發(fā)表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先生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當中提到推進“一帶一路”需提升國家語言意識。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其核心內(nèi)容就是與沿線沿路國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jīng)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為達此目的,首先應實現(xiàn)五通,既政策溝通、道路聯(lián)通、貿(mào)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五通的基礎是語言互通,因此“一帶一路”需要首先語言鋪設,因為沒有語言互通政策就難以溝通,更談不上民心相通,也會影響貿(mào)易暢通、貨幣流通。陸儉明先生的這些觀點,就是提出了在軟實力建設中語言的重要性。
語言的建設是需要國家層面提出更高的一個戰(zhàn)略,當然,孔子學院的建設就為語言的溝通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在“一帶一路”沿線革命中,孔子學院已經(jīng)建設了很多,當然距離“一帶一路”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我在做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的過程中,我深切的體會到,用當?shù)氐恼Z言講中國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當時我用日語在日本給日本的學生以及社會各界講授中國的文化,這樣就可以把我們中國的一些情況介紹到國外,讓外國人了解我們。其實,在 ……(未完,全文共7646字,當前僅顯示268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學習講稿:中國怎樣提升自己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