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正文

村史館講解詞:永恒的信念

發(fā)表時間:2019/7/10 9:34:06

村史館講解詞

本館主題叫《永恒的信念》,分為三大板塊:一是客家村落,二是紅色基因,三是振興發(fā)展。
這邊是展館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整個村的基本情況、歷史沿革及人文生態(tài)。
黃沙是一個客家古村落,主要習俗有采茶戲、穿龍燈、接財神、打米果、釀米酒、喝擂茶、納鞋底兒等(邊走,稍快)。這張照片記錄的是華屋群眾從危舊土坯房集體喬遷新居時舉辦的客家宴席時的場景,非常喜慶。
請繼續(xù)參觀展覽的第二部分:紅色基因
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隨后,起義部隊南下到達瑞金,幫助瑞金組建了第一個中共瑞金支部。起義部隊離開瑞金縣城后,經過黃沙南下潮汕,給黃沙人民播下了革命的火種。1929年春,朱毛紅軍到達瑞金,開創(chuàng)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蘇區(qū)。這位就是當時的黃沙區(qū)蘇維埃政府主席華干忠。19
……(新文秘網http://www.120pk.cn省略55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尋,無法寄托哀思的華屋鄉(xiāng)親們就把這些松樹當成烈士的英靈,當成親人的化身,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鄉(xiāng)親們便來到這里用最淳樸的方式祭奠親人,年年如此,從未間斷。同時教育子子孫孫要弘揚革命精神,繼承先烈遺志,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漸漸地,鄉(xiāng)親們就把這17棵松樹稱為“信念樹”。就是這一棵棵巍巍屹立的“信念樹”,成為華屋人在艱苦歲月中堅強生活的不懈動力和無窮希望。
據統(tǒng)計,黃沙村為革命捐軀的烈士有109位,但是留下來有名有姓的僅有這41位,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參加紅軍時還不到18歲。首長,您看,這位華崇宜是所有烈士中年齡最小的,13歲就在親人送別的淚水中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但在長征途中也不幸犧牲,年僅15歲。這位華欽材,是剛才走訪的農戶華水林的爺爺,而他也沒有留下更多的具體事跡。雖然這里只記錄了短短的幾行字,但每個字就是他們踏下的一個堅實腳印,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寫下了熠熠閃光的“信念”二字。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為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堅定理想信念,我們在此建立了革命傳統(tǒng)教育現場教學基地,讓信念的力量得到不斷傳承。
新中國成立后,秉承紅色基因的黃沙人,繼續(xù)發(fā)揚光榮革命傳統(tǒng),積極響應黨和祖國的號召,又涌現了華官生、華崇忠,華丕鈺等一批新中國戰(zhàn)士,這幾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和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革命精神薪火相傳,黃沙后人牢記先輩豐功偉績,每年都踴躍參軍,1949年以來,全村參軍人數共45人。
請繼續(xù)參觀展覽的第三部分:振興發(fā)展
由于蘇區(qū)時期人才、物資損耗嚴重,加上村里本身資源秉賦差、基礎設施落后、村民文化水平低等原因,幾十年來,黃沙群眾一直過著非常艱苦的日子。我們現在看到的照片,就是《若干意見》實施前的華屋全景,這里是您剛才看到的舊房,《若干意見》出臺后,我們從中選取一片進行土坯房集中改造,我們現在就在這個位置。您看這是他們的居住條件,當時,453戶的黃沙村還有402戶農民仍然居住在土坯房中。而119戶群眾的華屋,還有103戶仍然居住在土坯房中。他們的生活水平低:年人均收入不足2230元,光華屋,就有貧困戶59戶,占總戶數的49.6%。基礎設施也落后,群眾走的是爛泥路、喝的是土井水、用的是低壓電、耕的是望天田;還有結構單一、耕作低效的農業(yè)生產。
貧困的現狀牽動著黨中央、國務院的心。2012年4月11日,國家聯合調研組深入黃沙華屋實地調研?倳浐涂偫硪捕甲髁酥匾尽 6月28日《若干意見》正式出臺。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黨委、政府非常關心政策的落實情況,諸多領導先后來到華屋調研考察。
加快贛南蘇區(qū)振興發(fā)展,既是重大歷史機遇,更是沉甸甸的責任,瑞金市各級干部和黃沙村群眾一起,通過黨建引領、苦干實干、倡導新風,努力把中央的殷切關懷和特殊支持落到實處。
為強化政策宣傳和為民服務,村里有一支連心工作隊,所有的群眾都有工作隊員與其結對,構筑了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有了結對幫扶, ……(未完,全文共3076字,當前僅顯示155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村史館講解詞:永恒的信念》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