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中秋節(jié)和國慶節(jié)專題/教育/>>正文

要以史為鑒、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發(fā)表時間:2006/6/24 13:14:42


  要以史為鑒、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起來的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的思想、行為和情感,表現(xiàn)為對自己土地田園和人民的深摯的眷戀,對祖國的獨立、_和繁榮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和為民族的命運不惜犧牲一切的獻身精神。它是屬于歷史范疇,各個時代的愛國主義內容雖不相同,但卻一脈相承,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古代的愛國主義是以反對異族的壓迫和侵略,忠于君主和解除本民族苦難為主要內容。近代,是以反對外來侵略,拯救民族危亡,爭取民族的獨立和社會的進步為主要內容。
 。ㄒ唬
  近代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來自于因國恥而激發(fā)的義憤。是以苦難史、抗爭史、探索史為主線,延續(xù)展開的,集中表現(xiàn)在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人民進行的殘酷的軍事侵略、政治奴役和經濟掠奪上。在近代,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先后發(fā)動了5次大規(guī)模的武裝侵略(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入侵),列強迫使中國付出戰(zhàn)爭賠款總數達12.6億兩白銀,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列強在中國的侵略權益合法化、永久化,“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就是一個鮮明寫照。
  在資本主義列強的浩劫下,一個獨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796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倡導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此后,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使中華民族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邁上了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fā)展中國。如果說近代愛國主義集中體現(xiàn)在“拯救中華”上,那么,當代愛國主義則集中體現(xiàn)在“振興中華”上,為“振興中華”作出貢獻。
  (二)
  在中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要讓人們了解歷史,進行歷史教育,尤其是近代史教育,以史為鑒才能更好的愛國。為什么呢?原因有三:
  1、中國近代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多事之秋”。面對災難深重的中國,一方面,中華民族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舍生忘死,義無反顧的抗爭,以爭取民族獨立;另一方面,中國人為救國救民,進行了大膽勇敢、深邃縝密的探索,以爭取社會的民主和進步。特別是每當外敵入侵國j-a全和人民幸福遭到危險時,在沉論中奮起的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熱情得到了空前的高漲,愛國主義力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愛國主義精神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揚。仁人志士們的這種“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精忠報國”、“前赴后繼”的英雄氣慨成為激勵后人發(fā)奮圖強的鮮活的教材。因此,近代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近代史確是一部不可替代的教科書。
  2、中國近代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具有典型性。近代史上,不同階層的人民進行了太平天國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前后相繼的愛國救亡的重大實踐活動,從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業(yè)績。有血戰(zhàn)沙場、勇于獻身的愛國將士;有為收疆復土、“舁櫬出關”的民族英雄;有赴湯蹈火、威武不屈的革命家;還有不畏難險、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的實業(yè)家。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在中國近代史上有深刻的影響。愛國事件和英雄業(yè)績生動、感人、具體,具有典型性,可以極大地激發(fā)人們的當代愛國主義情感。
  3、中國近代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具有普遍性。昨天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曾經走過的歷程。既不是深奧的高不可攀的哲理,也不是空洞的索然無味的說教,而是我們的先輩實實在在走過的足跡,這個足跡深深地印在中國這塊土地之中,不論人們是什么階層、什么文化層次、什么民族、什么z-教信仰、什么黨派,都能接受昨天的歷史,并產生強烈的心理共鳴。因此,以中國近代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教育的普遍性,可以增強全民族的凝聚力。
 。ㄈ
  最近,在中國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反日”“反日_、砸日本車、阻止日本入常等等,郵件、論壇、短信中全部是一陣陣的“反日”吶喊聲。這股“反日”浪潮讓我們想起一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六十年前那場深重的戰(zhàn)爭災難,是每個中國人腦海里一場永遠無法忘卻的噩夢,每每看到那場戰(zhàn)爭留下的文章、圖片、資料,都會義憤填膺,滿懷悲憤,心情久久難以平靜;貞洑v史,可以幫助我們正視現(xiàn)實,展望未來。因此,那場戰(zhàn)爭留給我們的不應該僅僅是深深的傷口,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思考:如何讓我們的民族變得強大,不再重演這段屈辱的歷史。做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我們應該想的是:為了國家、民族的振興、強大,我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
  這幾年,日本的某些人、某些團體,在慰安婦問題、教科書問題、參拜靖國神社等事件中的態(tài)度和行為,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刺激著我們那還未痊愈的,還疼痛著的傷口,引來國人強烈不滿,這也是人之常情,于情于理,無可厚非。如果面對種種挑釁而無動于衷,那這個民族就太沒有血性了。但同時,如果以為憑借著口中的“吶喊”就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情,盡了自己的愛國之力,那這樣的愛國就太沒有理性了。愛國需要一種聲勢、氣勢,但只有這些就顯得膚淺和蒼白。那種激情的,任性的,狂燥的_,除了讓自己個人的感情得到一種宣泄和釋放,引起周圍的混亂氣氛外,真的能夠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嗎?我們今天擁有的和平、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的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爭取來的,難道我們就用“吶喊”向我們的后人顯示我們這一代人對于國家、民族的責任感嗎?其實,我們有很多更實際的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比如:為老人讓一次座、為病人獻一次血、為災區(qū)捐一次款……愛 ……(未完,全文共4427字,當前僅顯示223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要以史為鑒、加強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