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文明新風
“榮”和“恥”是一對矛盾。有榮必有恥,知恥方明榮。我國古人十分注重知恥對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中庸》中說:“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笨鬃影雅囵B(yǎng)知恥的君子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他在回答子路關于怎樣才算“士”的提問時說:“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_同志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汲取了我國傳統(tǒng)榮辱觀的精華,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辟概括,是對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tǒng)
總結,明確了當今社會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什么是榮、什么是恥,為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樹立了根本的道德標尺。
歷史經驗表明,一個沒有正確榮辱觀的社會,即使經濟再發(fā)達,也不會是風清氣正、令人向往的社會;一個沒有正確榮辱觀的民族,必然是精神日漸萎靡、活力終將喪失的民族,不可能具有光明的前途;一個沒有正確榮辱觀的黨員干部,既不可能致力于干事創(chuàng)業(yè)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66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著力于主體自覺性的提高。道德雖然包含著知識的內涵,但它作為人們的一種行為方式,必然要深入到人們的情感、意志、信念中去,表現為一種知行統(tǒng)一的“實踐精神”。事實上,如果說榮譽使人通過肯定性的感受方式明白應當怎樣做,恥辱使人通過否定性的感受方式明白不應該怎樣做,那么,在社會主義社會也只有在“八榮八恥”的雙重體驗的統(tǒng)一中,才能真正明白應當怎樣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因此,道德建設必須使社會主義道德深入到人們的內心,著力于用“八榮八恥”去喚起人們的榮譽感和恥辱心。在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恥辱心的培養(yǎng)。古人說:“恥之事,乃人生第一要事”,“如知恥,則潔己勵行,思學正人,所為皆光明正大。”反之,“如無恥心,則無事不可為也”,什么壞事都可能做,甚至會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就說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道德教育必須在提高人們履行社會主義道德的義務感和自我評價能力上下功夫。因此,堅持以人為本是前提,努力貼近生活,實施養(yǎng)成教育是有效途徑。
其次,作為社會主義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表明,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還必須在結合與融通上做文章。道德從來就不是一個獨立的、單獨的領域,而是廣泛_于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們的言行舉止之中的。_性是道德存在的形式,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的結合性、融通性,即是說必須使之實際地貫穿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過程,體現在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深入到人們的公共生活、職業(yè)生活、家庭生活之中。要使這種結合和融通是實在的、有成效的,教育的主體就必須是雙向的、互動的,真正做到人人都是受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者。人們常說道德教育應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但這并不意味著有的人就只是“化者”、“潤者”,有的人則只是“被化者”、“被潤者”。就是對青少年的教育也是如此,這里雖然不排除教師、長輩的主導作用,但也有一個“教育者首先必須受教育”的問題,也有一個向受教育者學習、與受教育者相長和相資的問題。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荀子就把榮辱分為“義榮”和“勢榮”、“義辱”和“勢辱”,認為德行好而得到的榮譽叫做義榮,因權勢地位高而得到的榮譽叫做勢榮;因行為丑惡而受到的侮辱叫做義辱,受權勢壓迫打擊而受到的侮辱叫做勢辱。他說:“君子可以有勢辱而不可以有義辱,小人可以有勢榮而不可以有義榮。有勢辱無害為堯,有勢榮無害為桀!边@個思想后來為漢代思想家陸賈和王符繼承發(fā)展。當然,這里所講的“義”和“德”都沒有超出封建道德的范疇,但他們所強調的榮辱與“德行”的不可分割性,則啟示我們在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中,必須在結合、融通的前提下,堅持古人所說的“由義為榮,背義為恥”的原則。這就決定了主體的雙向性和互動性,主體之間的相資性和相長性。只有這樣人們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榮辱的體驗。
再次,作為社會主義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還表明,價值導向不能只是一種單純的道德知識的宣示,價值屬于精神領域的現象,價值導向關涉的是人們的精神世界,是人們的道德信念、道德良心和道德人格的問題,是一個精神世界建構的系統(tǒng)工程。如把這一工程看作是一個社會道德教育的過程,那么教育內容的廣融性、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兼進性、教育進程的重復性、教育功能發(fā)揮的實踐性、教育效果的漸進性等等這些道德教育帶規(guī)律性的特點,都要參與對整個道德教育過程的制約。事實上,人們的道德信念、道德良心和道德人格的形成過程必然會出現社會的道 ……(未完,全文共2940字,當前僅顯示186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青年如何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