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村自然條件較差,山高路陡,溝壑縱橫,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窮村,村里共有人口595人。在90年代初,由于交通滯后、生產條件差等原因,人均收入僅200多元。1992年,剛剛高中畢業(yè)的該村青年**走馬上任,成了一名光榮的村官,挑起了支部書記這副重擔,從此,在他這只“領頭雁”的帶領下,村里的面貌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成了“富裕村”。
讓家鄉(xiāng)好起來 是他的錚錚誓言
1990年,**高中畢業(yè)后,做過一段時間的小生意,也是村里的文化人。村里的老支書看見他頭腦靈活、有文化、干活有一股韌勁,決心將他作為村里的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42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黃土公路早已破爛不堪。因為路況差,村里的茶葉運不出去,買不了好價網錢,群眾守著金山要飯吃,因為路差,許多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家里只剩下“386199”部隊,村里的公益事業(yè)無人問津。
“要想富、先修路”。2008年,唐支書通過積極爭取,村道擠進入了全縣通暢工程建設的籠子。修通水泥路,不僅僅是一句話,光村里的配套資金就需要20多萬元,為了籌集資金,他和村支兩委負責人召開黨員會、群眾會,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通過發(fā)倡議書,號召社會各位有識之士、成功人士、在外務工人員等積極捐資。在他的感召下,群眾自發(fā)捐資的積極性高漲,村民李子彪同志利用社交人緣優(yōu)勢,為該村籌得募捐款近7000元殘;廢
軍人唐植軍連生活起居都不能自理,七十多歲的母親全年照顧他,也捐款100元。除了群眾捐資外,還有近10萬元的資金缺口。他為此睡不著覺,又只好硬著頭皮、厚著臉皮去找老熟人、老朋友,爭取支援,一共爭取到社會捐資近6萬元。經過6個多月的艱苦奮戰(zhàn),公路全面竣工,交付使用,為了感恩社會各界對修路的支持,他在村口立了一座豐碑,讓子孫后代記住這些捐資者的名字。
為推廣清潔能源,讓群眾早日告別“煙熏火燎”的歷史,他積極爭取到沼氣池建設國債項目,通過
動員會、現場會等多種形式,采取聘請技術指導員、資金扶持等方式,由村支兩委成員包戶,逐一落實任務,在全村建起了50多個沼氣池,并積極推廣節(jié)柴爐、節(jié)柴灶60多個,既節(jié)約了薪材,又美化了環(huán)境。
讓群眾富起來 是他的最大心愿
“種糧吃飯,養(yǎng)雞稱鹽,喂豬過年”是該村群眾歷史的真實寫照。為改變這一現狀,唐支書因地制宜,引導群眾發(fā)展產業(yè),走高效農業(yè)的路子。一是針對全村勞動力多,大力引導農民外出務工。目前,全村共輸出勞動力210多人,據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可掙回現金500多萬元。在該村,年收入在百萬元以上的戶就有2個,他們自己當起了“老板”。二是大力種植茶葉、花生等經濟作物。由于土壤、氣候適宜,唐支書瞄準了茶葉種植是這個支柱產業(yè),自己帶頭發(fā)展茶葉,現已發(fā)展成片基地茶葉400余畝,茶葉生產大戶46家,加工廠兩家,年銷售干茶1800余擔,光茶葉一項可為茶農增收600多元;三是突出發(fā)展養(yǎng) ……(未完,全文共1861字,當前僅顯示118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村官先進事跡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