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學校/大學生/會議發(fā)言/>>正文

學生討論發(fā)言稿:讓文物從神秘走向公眾

發(fā)表時間:2013/9/20 21:10:55

學生討論發(fā)言稿
專業(yè) 新聞學

討論主題:讓文物從神秘走向公眾
發(fā)言內容:
讓文物從神秘走向公眾
文物經過千百年的歷史被發(fā)現(xiàn),發(fā)掘,然后保護起來。這其中的過程,參與者有考古人員,也有歷史學家,博物館人員等專業(yè)工作者。但是,文物就其本身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是他的國民所不能欠缺的知識部分,因此文物并不只能被束之高閣,小心翼翼地保存在恒溫恒濕度的儲藏室中,而是要展示給我們的公眾,讓他們懂得欣賞文物,通過鑒賞,讓國內外的人們了解一個國家,同時也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和歷史素養(yǎng)等。當然,把展示給公眾的方式有很多種,不適合長期存放于戶外的文物可以通過圖像文字方式展示,可長期觀賞的,如不可移動的文物遺址雅典古城等,可移動的文物器物玉器等都可在開放的博物館中供人們參觀,鑒賞。在展示方面,媒體宣傳品和博物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文秘網(wǎng)http://www.120pk.cn省略60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然,中國的近代史有探索史,抗爭史的鼓舞人心的定義,但終究逃不過屈辱史的烙印?吹角宄笃诘囊环莘輪蕶嗳鑷臈l約,一場場不敗而敗的戰(zhàn)爭,還有一次次的被掠奪侵占,期間伴隨失去的是國民的尊嚴,千百年的中華民族光輝的自豪感,還有作為中國文化歷史縮影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輾轉各地,可能被拿出來拍賣,可能被收藏在某國外博物館中,也可能被藏在某收藏家的地下室中不見天日,抑或是在掠奪過程中不知所蹤。在“國寶檔案”短短的十分鐘內,對文物不同角度的拍攝,文物故事的現(xiàn)場還原配圖,富有內涵的講解詞都讓我感觸很深。
CCTV-10,“探索與發(fā)現(xiàn)“欄目。在科學教育頻道的這個欄目更多的是關注文物考古過程中的發(fā)掘和考證階段?梢栽诓┪镳^直面文物的公眾可能一生都不會有機會看到考古現(xiàn)場,而電視欄目彌補了這個缺憾。沒有相對于普通觀眾比較乏味的長時間挖掘過程,而是選取了具有意外,疑惑,遺憾的轉折性,戲劇性的幾段挖掘場面,通過配音詞將它們連接起來,最終引入一個深刻的思考主題。作為學生,這個欄目看得比較多,因為他的精彩跌宕的情節(jié),因為他的大信息量的歷史、科技知識,也因為他最后引出的懸念或是深思。對于學生和知識層次高一些的觀眾,這個欄目是讓文物貼近他們的很好的途徑。另外,前不久,知名欄目“百家講壇”也請來了著名學者馬未都談收藏,對家具,玉器,陶瓷等多種文物的鑒賞方法等進行了淺顯易懂的普及。
b. 書面文字(書籍、報刊、雜志)
關于文物的書面文字,存在于書籍、報刊、雜志上。如《中國文物報》、《文物雜志》、《典藏》或者是新聞報道等,前陣子的《馬未都說收藏》系列叢書還一度成為暢銷書。書面文字不同于電視有節(jié)目時間限制,書面可以進行非常全面,深入的探究研究,給讀者一個系統(tǒng)性,知識性的認知。
我高中時的語文課本錄入了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的《百代法書》。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關于文物的研究性文章,也是第一次好好讀了描述文物及其文化背景的文章。(當然有部分原因是它是一篇課文)對于很多像我這樣在博物館里看到過很多書法作品,除了驚異于那流暢的筆法,贊一聲“好看哪!”的人來說,我從文章中了解到了書法的神與韻,以及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趨勢的社會背景。讓我懂得了結合社會背景鑒賞文物的方法。作為學生來說,我很高興能夠在課本上直接接觸到有關文物介紹的課文,這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只能在博物館中接觸的文物(有時根本不明白那是什么)變得更具體,也更容易為我們所了解。讓文物走向大眾,讓關于文物的各方面優(yōu)秀文章或是專業(yè)教師帶領的鑒賞進入中小學課堂會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c.網(wǎng)絡等
速度最快的網(wǎng)絡媒體,手機等新興媒體對于文物方面也越來越關注。就我在網(wǎng)上查到的關于文物的新聞,鑒賞等各種類型的資料,信息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比較權威的有中國文物鑒定網(wǎng)、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網(wǎng)等都可以直接向公眾提供盡可能多且全面的內容,是一種快捷便利地讓文物走向大眾的方式。

二、博物館和文物展示
對于博物館文化的深層了解是偶爾的一次機會,翻開《解放日報》,看到了2008年3月18日在中國上海舉行的解放日報報業(yè)集團第十四屆文化講壇暨全球博物館高峰論壇。英國大英博物館館長,法國盧浮宮館長代表,美國紐約大都會 ……(未完,全文共3376字,當前僅顯示170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學生討論發(fā)言稿:讓文物從神秘走向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