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干部/組織講話/黨會報告/學習體會/學習材料/國土/>>正文

干部學習課件:為什么合法的土地轉讓權很重要(下)

發(fā)表時間:2013/10/23 12:06:43
目錄/提綱:……
四、成都改革的經驗
(一)成都改革的“四步走”
(二)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
(三)成都農村產權改革
(四)土地流轉與震后聯(lián)建政策
(五)搭建集體土地交易平臺
五、成都改革實驗的啟示
……
為什么合法的土地轉讓權很重要
——成都改革實驗的啟示(下)
周其仁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四、成都改革的經驗
(一)成都改革的“四步走”
所以下面我就簡要介紹一下我們在成都實驗區(qū)看到的一些情況,這項工作是我們北大和很多老師一起做的。成都的做法主要分成這門幾段。
第一段是西部大開發(fā),要擴大城市化,要搞工業(yè)、進大項目,工業(yè)項目、投資往那里移動。怎么避免東部的弊端? 2003年成都就提出“三個集中”,即工業(yè)項目向工業(yè)區(qū)集中;農民向中心村、集鎮(zhèn)城市集中;耕地向種田能手集中。這三個集中不是成都的發(fā)明,而是江浙發(fā)明的!叭齻集中”的目地,就是實現空間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他們組織來看來以后覺得,四川、成都后起,要抓住這個東西,空間資源不要布錯。這是03的年的做法。
可是回來要做要找到路線啊,你怎么集中啊?可是你怎么集中,新房子誰蓋,老房子拆了怎么辦,投資誰來投?補償誰來做?2004年到2007年,在當時城市化矛盾加重的情況下,他們就逼出了國土部的一個政策叫“掛鉤”,就是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比如說農村建設用地收縮一畝必須和城市的建設用地擴大一畝掛鉤。成都就利用這個政策,給三個集中籌資,來組織實施三個集中的項目。這是第二個階段。
第三階段就更有意思了。從2008年以后,“三個集中”是講資源配置,那么到底是誰集中誰?過
……(新文秘網http://www.120pk.cn省略909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俗講叫“星星對月亮“,原來農戶住得分散像是星星,新建起來的地方比較集中像是月亮,新月亮的面積小于老星星的面積,土地就節(jié)約出來了。
用這個例子再來看。原來老房子占地50畝復墾了48畝,新村是20畝,等于凈節(jié)余土地28畝。這28畝原來蓋房子的,現在都變成耕地了。你就問這28畝落哪比較合算?成都市中心商業(yè)圈最貴,一畝土地50年使用權拍出2000萬元人民幣,而近郊圈是200萬元一畝,遠郊圈是20萬元一畝,可能實際情況比這個差距還要大。有些地價可以從10萬元一畝直到上億元一畝。你那塊地落到哪合算?很容易算出來這個帳。如果把建設用地落到中心的高價區(qū),落到原來高價區(qū)的耕地上,把那塊耕地置換到低價區(qū)來,雙方都很好啊。
你只要里頭的這個,空間位置資源配置,這是一門新的學問,農業(yè)文明時代沒有這種事情,就是城市化以后才有的。建設用地是權利,土地不能移,但權利可以交易,一交易土地就可以移了。怎么移?
  第一步,城市最外面那個圈,20萬元一畝,你騰出一畝建設用地,復墾成農地就增加了耕地。然后把蓋房子的權利交易到市中心區(qū),誰買下這個權利,誰就可以在市中心按規(guī)劃搞建設。他用市中心這塊地變成建設用地帶來的增值差價支付所有搬遷費用,再給當地的農民一些補償。等于是把低價區(qū)的建設用地移到了高價區(qū),然后把高價區(qū)的耕地移到低價區(qū)來,差價支付所有搬遷費用和交易成本,這就是增減掛鉤。
成都利用這個政策,以國土交易中心為平臺,它當中間人,在城鄉(xiāng)之間,我先借錢給你,你騰出地來,把土地指標給我,我用指標跟高價地去換錢,然后把這個錢給你農村建設用地,一批一批的搞。當地的支部書記送給我們的名片,背后就寫我有5000多畝土地。這5000畝土地就是村里兩百戶人家搬到新區(qū)以后,老房子一拆騰出來的新增土地。工程隊進去把它變成平地,然后搞農田設施,施上肥料,兩年以后就是好耕地了。這里原來蓋房子的權利就飛出來了,飛到城里就可以賣錢,跟誰賣,跟國土系統(tǒng)。因為國土系統(tǒng)知道市中心的房價,知道有多少人等著要市中心的高價地區(qū)的房子、土地指標。你要指標,我就拍賣,在當時的情況下一畝地就是12萬到15萬。地還是農民的,變成耕地還是農民的,開始農民聽不懂這個事情,地還在我這里你怎么給我錢。就是原來蓋房子的權利賣出錢來。怎么可以賣出錢,其實就是城市擴大,需要建設用地這個指標。
(三)成都農村產權改革
這個事情從資源配置是非常妙的。它唯一的問題是主體不清楚,權利不清楚。農民被上樓,權利缺失,我們覺得成都最厲害就是這個地方實行了地方統(tǒng)籌,用增減掛鉤政策,加快推動“三個集中”的地方動作,這個動作就是農村產權改革。這個主意最早誰出的呢?是當地有一個干部,一直在農村工作,后來突然把他調到成都市去當房管局局長,當了八年他就開竅了。他說原來城里人有一處房,或者有一塊地,都有一個產權證,這個產權證就能幫助他轉手自己的房地產,資產在轉手當中才能增值。農民也有房有地,為什么城里人的房子可以買賣,可以轉手,農民的房子就不能轉手呢?所謂城鄉(xiāng)統(tǒng)籌,首先權利要平等。城鄉(xiāng)差別很大,農村的房子能有誰要?后來發(fā)現經過增減掛鉤它們之間是可以轉來轉去的,于是他就提出了建議。房子飛出去變成那里的錢。誰同意才行,價格怎么定。
成都市委聽了這個意見以后,就發(fā)生了后來的產權改革。以確權頒證作為起手,這個事情的實際推進難度非常大。建國60多年,我們農民雖然有土地,但是對自己的使用權或者是所有權并不很清楚。成都干的“確權”這個事情,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到底這個地東到哪西到哪,這個房子東到哪西到哪,他們之間的使用權或者是所有權都不清楚。農民就靠不流動來維護產權邊界。拉丁美洲一個經濟學家講到,拉美很多農民和農民之間的邊界誰在定,就是狗在定。你走過這一家,如果另外一只狗叫了,你就是到了另外一個家。沒有法律表達的邊界就不能抽象,一流動,財產就不能轉,如果你離開了,你們家的房地產又不能跟著流動,別人占了也就白占了。不能有一個表達,容易達成流轉的協(xié)定。成都最后就干了這個事情。
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一塊地東家說是他的,西家也說是他的,你說是誰的?這就涉及到歷史,涉及到記憶,涉及到村莊的記憶。最后發(fā)現解決這種矛盾只有一個辦法,把歷年當過隊長、當過支書的全部請來,在村里組織一個“長老會”,當然正規(guī)的名字不叫長老會,叫村莊議事會。然后各家先自報,你有多少地,這塊地東到哪西到哪,如果大家沒有疑義、沒有糾紛就通過了。如果有糾紛,就由村里的長老們就來議,土改的時候是怎么回事?社教的時候怎么回事?合作社的時候是怎么回事?最后由村議事會裁定。裁定以后沒有意見公示,公示完了報縣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法定公示后,再沒有意見,就頒權發(fā)證,一家一戶那么做。然后還有一個操作的流程。
說來真是很巧,推廣村莊議事會的現場會定在哪一天呢,就 ……(未完,全文共7272字,當前僅顯示255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學習課件:為什么合法的土地轉讓權很重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