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德》觀后感
最近觀看了電影《張思德》,又重新感悟了“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
每一個中國人對“為人民服務”這個大字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說這個字幾乎貫穿了每一個人成長、受教育的全過程。出生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人至今都能流暢地背誦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
在二十世紀中前期,由于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比較單純,人們的思想很樸實,價值觀念單一,為人民服務作為一種教育的口號,一種精神的提倡,深入人心,人們很習慣地認為那是對每一個中國人的教育和要求,也自愿自覺地貫穿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實際行動就是對“為人民服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43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統(tǒng)教育所告訴我們的價值觀似乎產生了強烈的碰撞。
是啊,張思德不過是給不愿離隊的老人送去了關愛和溫暖;只不過干些跑腿兒、給汽車換換輪胎的活兒;只不過是給犯錯誤的老鄉(xiāng)劉秉鐘多一些關心和鼓勵。這能算是英雄嗎?這能充分體現(xiàn)一個人存在的價值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在電影中找到的答案是,影片中的劉秉鐘從看不上張思德,到他真誠地對張思德說,“我只佩服你一人,以后我就跟著你!”這不就是對張思德個人價值的認同嗎!這不就是張思德存在的個人價值嗎!那位被張思德稱為老革命的啞巴老人之所以不愿意離開部隊,是因為他把部隊當作自己的家,他不愿意離開這個革命的家。后來在張思德的關愛中,他又找到了家的感覺。當劉秉鐘說1933年一起入伍的革命戰(zhàn)士有的當了團長、政委,就連他自己最起碼也是個主任時,張思德卻如數(shù)家珍地報出了一連串的名字,在他的腦海里銘記的都是為革命拋投入灑熱血犧牲的烈士的名字。我接觸到的看過這部電影的幾個學生真誠地說:“這部影片好幾個地方都讓人熱淚盈眶。”他們說,以前也看過不少關于父子情和親情的電影,但沒有像這樣被感動得落淚。這說明他們認同了張思德。
時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業(yè)。同時,時代也需要像張思德這樣的人在默默無聞、點點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體現(xiàn)自己存在的價值。而這個價值不亞于英雄的價值,他們正是用自己樸素的“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感染、團結,帶動了一批人,共同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
想做英雄和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地為人民做小事情其實是不矛盾的,它們從不同的側面體現(xiàn)了個人存在的價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愿意做為人民服務的小事情的人,是做不了英雄的。
思考二如何認識偉大與平凡
張思德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戰(zhàn)士,但是在他犧牲之后,毛主席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紀念他。張思德是偉大的!張思德所做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這些平凡的小事中有著偉大的閃光點。他把公眾的事情、別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別人需要,他就會積極主動去關心,去做。上前線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槍地打仗,是英雄;張思德在后方做著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說,不管在哪里,前線就在腳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線放在自己腳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偉大。張思德是 ……(未完,全文共1931字,當前僅顯示122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張思德》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