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談廉政和勤政(心得體會)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六尺巷”的故事:“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全長180米、寬2米的巷道。這條看似尋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過四五分鐘,卻有著一段不平常的來歷。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家張英、張廷玉父子?滴跄觊g,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yè),時間又久遠,對于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于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后批詩一首寄回老家,便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扒Ю飦頃粸閴,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奔胰碎喠T,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空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56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等腐敗分子的法辦,充分表明我們黨反腐倡廉的決心和氣魄,充分表明我們黨對腐敗問題決不姑息、毫不手軟的原則立場。我們要謹記“有權不可任性”,也應該明白權力姓“公”不姓“私”,既然選擇了從政,就要把錢財?shù)壬硗庵锟吹玫恍、再淡一些,絕不能任性妄為、濫用謀利、損公肥私,堅持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凈之地不去,用好手中權,管好身邊人,守住自己的那口人生清泉,不負組織的信任和人民的囑托。
二、干為民之事
古人講,“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干部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必須站穩(wěn)黨和人民的立場,做到權為民所用?追鄙橄挡刈逋,長期在西藏艱苦工作,用滿腔熱血樹立了人民公仆的崇高形象;鄭培民立志“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處處恪守“當官的最高境界是為老百姓辦實事,而不是享清!钡男艞l;任長霞為民愛民,秉公執(zhí)法,畢生踐行了她“還百姓公道,是人生最大的追求”的諾言;牛玉儒堅持做官不謀利,一心只為老百姓,用自己的一生履行共產(chǎn)黨員的誓言……這些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都能視群眾為“家人”,視群眾的事為“家事”,視群眾期待為“家計”,視群眾工作為“家業(yè)”,以公仆的姿態(tài)做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數(shù)”換取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我們應以他們?yōu)閷W習榜樣,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為第一選擇,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追求,堅持從群眾“最盼”的工作抓起,從群眾“最急”的問題做起,從化解群眾“最怨”的痼疾改起,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
三、盡公仆之責
清朝有一則寓言:一個當官的死后到閻王爺那里報到,說自己為官清廉,所到之處,只喝清水一杯。閻王爺聽后說,設官是為了興利除弊,如果不貪錢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上設一個木偶,豈不更勝于你?當官的爭辯道,我雖無功,但總也無過吧!閻王爺說,你處處只求保全自己,對皇親專權因避嫌疑而不言,對治理河患因怕麻煩而不辦,豈不負國負民,無功就是過!寓意令人深思。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權力的行使與責任的擔當緊密相聯(lián),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多大的事業(yè),盡多大的責任才會有多大的成就。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每一個干部都應腦勤多思,進一步深化對中央精神的理解,深化對省情、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善于把上級精神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手勤多干,從自己做起,從日常工作干起,從小事和細節(jié)抓起,對每項工作都要盡心盡力,干出成效;腳勤多跑,抽出更多時間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情況和動態(tài),做到心中有數(shù),爭取工作的主動權。作為“關鍵少數(shù)”,更應發(fā)揚“釘釘子”的精神,以“朝受命、夕飲冰”的事業(yè)心,“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勇于擔當,用心干事,既當好善謀全局的“指揮官”,又當好身先士卒的“排頭兵”,撲下身子、干在一線,力爭辦好一批實事、做成幾件大事,切實干出不含水分、經(jīng)得起后人評說的政績。
四、走法治 ……(未完,全文共2508字,當前僅顯示159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隨談廉政和勤政(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