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儺文化傳承、保護的建議
接到縣城一個老賢士“關于儺文化藝術有快失傳絕滅的危險”反映后,我們帶著這一問題到江口縣民間儺文化藝術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進行了走訪調(diào)查了解,F(xiàn)將江口儺文化傳承簡史、傳承現(xiàn)狀以及建議作探索如下:
一、儺文化簡介
儺,起源于遠古的驅(qū)鬼逐疫儀式,是一種原始z-教的巫文化現(xiàn)象。儺活動可追溯到殷商時期。儺戲,被譽為戲劇的“活化石”。經(jīng)歷了兩三千年歷史的積淀和衍化。儺,有的發(fā)展為儺戲藝術,有的仍停留在祭儀階段。人們今天看到的儺,就其內(nèi)容或形式來講,乃是夾雜著巫、儒、道、釋的混合體。
儺的活動主要有兩大類,即:“沖儺”、“還愿”。“沖儺”一般是臨時性的,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48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閉壇)。“還愿”結束這天,親朋好友要前來祝賀,晚間還要唱戲祝賀主人平安,款待來賀親友。
儺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儺祭鬼逐疫。祭中有戲,戲中有祭,通過儺祭酬神驅(qū)鬼,通過戲娛人娛神。再就是通過生動形象的別具一格的儺面具化妝來進行表演,每個面具都固定的名稱,代表扮演角色的身份,掌壇師視其為神祗。正戲中有個面具,代表神,在這神中,又有正神和兇神兩大類,每個面具大都有傳說故事,說明他的來歷。儺戲面具是根據(jù)它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刻劃出來的,如兇神的主要任務是驅(qū)邪打鬼,布面具的形象猙獰_,充滿殺氣。古老儺戲面具不僅是儺文化的珍貴文物,而且是古代民間雕刻藝術瑰寶。
儺的活動除了正祭之外,還有上刀梯、過天橋、下火池、開紅山、下油鍋、踩紅鏵、銜耙齒、翻茅、懸斗、栽牛角、釘雞、篩子裝水、吞釘子、吃碗等特殊祭儀絕技。
二、儺文化的承傳現(xiàn)狀
儺文化遍及江口七鄉(xiāng)二鎮(zhèn)個行政村。**年籌建江口縣民間儺文化藝術協(xié)會。全縣尚有儺戲班個,具有掌壇資質(zhì)的土老師人,儺戲道具制作的民間藝人人。據(jù)傳明未清初,由岑鞏土老師到河南學法(儺祭)返回后,與河神作斗,挽救了無數(shù)無辜婦女的性命,名聲大振,波及我縣民和、官和地區(qū)。受巴楚文化的影響,儺文化從銅仁、松桃傳入我縣太平、桃映、怒溪、壩盤,從石阡、印江傳入閔孝、得旺地區(qū),形成了“
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發(fā)展模式。清未年間,我縣儺文化已傳入三百多年。民國時期被禁止,只在偏遠村寨留傳。解放后特別是_期間,儺文化被再度禁止,土老師被批斗,道具被銷毀,使傳承已久的儺文化銷聲匿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儺文化才被賦予了生存空間,得到了適實發(fā)展。**年江口儺文化藝術代表胡勝光、鄧科發(fā)、文啟發(fā)等人被邀請到日本訪問演出,受到日本、德國、南非等外國友人的贊譽。**年,被西南儺文化研究中心定為研究基地。
三、儺文化承傳保護的建議
從調(diào)查的情況來看,我縣儺文化發(fā)展的總體形式是好的。但是,依然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思想認識存在誤區(qū)。認為搞儺文化就是搞封建迷信,不敢沾邊,忽略它的文化藝術價值、民族性地域特征、歷史科考等不可替代的寶貴史料,從而使沒有得到廣泛發(fā)掘和應有的發(fā)展空間。二是各界人士的關注力度不夠。自民間儺文化藝術協(xié)會后,很少得到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指導,導致研究儺文化的人員和經(jīng)費沒有保障。三是協(xié)會工作開展力度不大。研究工作沒有得到積極開展,進程比較緩慢,更重要的是培訓新生力量有限,不能適應研究的需要。
針對存在的問題或不足,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苯诳h文 ……(未完,全文共2138字,當前僅顯示1359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儺文化調(diào)研江口儺文化傳承、保護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