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調研報告/畢業(yè)論文/>>正文

董作賓:鄉(xiāng)土研究的先驅

發(fā)表時間:2006/2/19 12:02:44


  提要世紀中國民間文藝學史上存在過多種流派,如歌謠研究會、文學人類學派、社會—民族學派、“古史辨”人神話學、民俗學派、俗文學學派、延安學派等。作為第一個流派的歌謠研究會,是一個頗松散的團體和流派,其中持鄉(xiāng)土研究觀點的學者,如顧頡剛、常惠、董作賓、臺靜農、鐘敬文、羅鄉(xiāng)林、白啟明、劉經菴等,在歌謠研究會流派中占主流地位。本文以董作賓的《看見她》母題研究及其他為個例,闡明鄉(xiāng)土研究思潮,是世紀中國現(xiàn)代民間文藝學的最早的一種研究思潮和最富成果的一個研究流派。董作賓(以及顧頡剛等)在實踐和理論上的成就,奠定了中國民間文藝學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文學科的最初的理論基礎。本文從()“母題”的引入和比較研究的實踐、()家鄉(xiāng)歌謠學應時而生、()考訂與考訂者、()綜合研究模式的嘗試四個方面,對董作賓的民間文藝學思想遺產和歷史地位作歷史的考察。
  關鍵詞鄉(xiāng)土研究家鄉(xiāng)歌謠學母題《看見她》考訂
  *董作賓(—),原名作仁,后改作賓,字彥堂,別署平廬。河南省南陽溫縣董陽門村人。年春,考入縣立師范講習所,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員。年游學開封,入河南育才館肄業(yè);從時經訓先生受商簡,得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76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福州歌謠》第一章。在開封中州大學任教時,發(fā)表了《〈邶風·靜女〉篇“荑”的討論》。他參與發(fā)起創(chuàng)立中山大學民俗學會并參加了《民間文藝》周刊和《民俗》周刊的編輯工作,在《民間文藝》周刊上發(fā)表《為〈民間文藝〉敬告讀者》、《幾首農諺“九九”的比較研究》、《閩謠篇》、《南陽歌謠》和《凈土宗的歌謠化》等文章。鐘敬文離開中山大學到杭州成立杭州中國民俗學會,他們之間又建立了聯(lián)系,并在鐘敬文主持的《藝風》月刊(民間專號)上發(fā)表《苦女吟》,在《逸經》上發(fā)表《西門豹故事的轉化》等文。晚年,于年在《臺灣風物》第卷第⒉期上發(fā)表《福州歲時記》。這位把一生貢獻給了考古事業(yè)的學者,也終生與民間文學和民俗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
  *“母題”的引入和比較研究的實踐
  *
  *在世紀年代之初中國歌謠研究還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時期,董作賓對《看見她》母題的歌謠研究,把考訂研究、比較研究、地理研究、民俗研究、方言研究與文藝研究諸種方法融為一爐,從理論上開啟了以家鄉(xiāng)人的視角研究家鄉(xiāng)歌謠的先河。他在《歌謠》周刊上發(fā)表的這項關于《看見她》的研究——《一首歌謠整理研究的嘗試》以及此后不久在同一刊物《歌謠》周刊上連續(xù)發(fā)表的顧頡剛的《吳歌甲集》及其相關研究,構成了一個可以以“鄉(xiāng)土歌謠學”或“歌謠的鄉(xiāng)土研究”名之的歌謠研究會學派,使剛剛有年零個月的歌謠征集研究運動在理論建設上邁出了無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事情是由作為《歌謠》周刊編輯的;菹壬l(fā)表在《歌謠》周刊創(chuàng)刊號上的一篇《對于投稿諸君進一解》引起的。常惠在文章里引用了一首叫做《隔著竹簾看見她》的歌謠在北京、北地、京兆、河北、安徽績溪、旌德、江西豐城、江蘇鎮(zhèn)江、夏口、陜西個省份和地方的不同變體,并寫道:“我們征集了幾年的歌謠:現(xiàn)在差不多二三千首,再拿地方來說也有省。本應出書了,但是為什么又出周刊呢?因為有二層問題:一層還是材料太少,(因為許多諺語混在里面,二層就是整理的困難,F(xiàn)在關于這兩層問題:我們要同時下手,一方面還要各處征集歌謠,一方面設法整理。所以每星期我們必有幾首歌謠和研究歌謠的文章登出來,為引起大家的興會來研究;再者提醒大家的記憶或因為看見我們登了這首而想起那首來了;蛘唠m是一首歌謠而到處的說法不同。就拿一首《隔著竹簾看見她》作例。衛(wèi)大列輯的《北京歌謠》上說:‘沙土地兒,跑白馬,一跑,跑到丈人家。大舅兒往里讓,小舅兒往里拉,隔著竹簾兒看見她:銀盤大臉黑頭發(fā),月白緞子棉襖銀疙瘩!庇謱懙溃骸皬囊皇赘柚{脫出十幾首來,地方倒占了八九省,幾乎傳遍了國中。但是各有各的說法,即便相隔很近的地方,說法也都不同;很有研究的價值。并且我不相信只有這幾首,還希望有的多。我更怕有一層:若是有人見了我們報上登的無論哪一首,‘說這首與我們家鄉(xiāng)的簡直差不多,或者是幾乎完全一樣!虼藳]有把它寫來,那真可惜了!
  *常惠的文章對于稍后到《歌謠》周刊來作編校的董作賓是一個啟發(fā),他便從歌謠研究會當時已收集到的一萬多首歌謠中篩選出首同一“母題”的《看見她》歌謠,并對這些流傳于不同地區(qū)、又大同小異的歌謠作了認真深入的考訂和研究。這就是他的那篇《一首歌謠整理研究的嘗試》。;蓍_了頭但沒有做下去的這個題目,由董作賓接過手來做成了一篇產生過很大影響的大文章。
  *董作賓著手做這項研究,還受了另一個人的直接影響。這個人就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夕就大聲疾呼地提倡白話文學、同時也早就關注民間文學的胡適。他在一篇論寫作時間與;菸恼孪嗖顭o幾、但與讀者見面的時間則要比;菸恼略绱蠹s十天的文章《歌謠的比較的研究法的一個例》里第一次把“母題”這個民俗學(也是文藝學)上的術語引進了中國的民間文學研究學苑。胡適寫道:“研究歌謠,有一個很有趣的法子,就是‘比較的研究法’。有許多歌謠是大同小異的。大同的地方是他們的本旨,在文學的術語上叫做‘母題’。小異的地方是隨時隨地地添上的枝葉細節(jié)。往往有一個‘母題’,從北方直傳到南方,從江蘇直傳到四川,隨地加上許多‘本地風光’;變到末 ……(未完,全文共6094字,當前僅顯示214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董作賓:鄉(xiāng)土研究的先驅》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