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子列傳》
以上一段話深刻的說明了莊子之言的特點!肚f子》又稱《南華經》,是先秦思想家莊周及其后學者的作品,后世按郭象的編注共三十三篇。我擇其中一篇《齊物論》作評述,欲以一窺而見全貌!洱R物論》篇是內七篇之二,有人認為是莊子早期作品,其余幾篇是《內篇.逍遙游第一》《內篇.養(yǎng)生主第三》《內篇.人間世第四》《內篇.德充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54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卻被小成掩蓋,而大言卻被知識掩蓋了。莊子在這里提到了儒墨之爭,認為他們到只是小成,是小智慧,莊子沒有完全否定它們的理論,只是認為是不夠的。儒家鼓吹仁義,而莊子認為仁義只是小智慧,仁義掩蓋了人的天性。莊子認為,事物沒有什么差別,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從某個角度講沒有絕對是非!耙灾赣髦钢侵福蝗粢苑侵赣髦钢侵敢;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鼻f子用兩手指的關系來講,從別人的是非觀來看自己的是非觀。莊子在下面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自己的看法。無物不然,無物不可,莊子舉例說,早上給三個栗子,晚上給四個栗子,與早上給四個,晚上給三個沒有區(qū)別。在莊子的理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厚古薄今的思想,莊子寫到:“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惫糯娜耍乐R是有限度的,不一味求知。莊子說:“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崩献拥摹靶衙瘛钡乃枷氡磺f子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莊子渴望這樣一個時代,人民生活無拘無束,_自在,人與人之間不相爭,無欲無求,而非像方孝儒所形容的人“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的時代。莊子所追求的,不是現代,而是一個遠古時代,一個被美化的遠古時代。莊子對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步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
到了莊子的時代人們追求知識和區(qū)別,小成掩蓋了大成,小道掩蓋了大道。昭文、師曠惠子都是當代有名的人,但是人演奏出的人籟,會將天籟掩蓋了,就如人的智慧,會掩蓋天的智慧一樣。有如《馬蹄》篇中的馬“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故馬之知而能至盜者,伯樂之罪也!笨鬃釉唬骸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莊子追求道心,即無我之心,“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鼻f子認為,順自然而生,不強求,才是道,不妨礙別人,不將_強加于人,平等看待萬物,才是道。以仁義來說,雖然仁義是圣人之言,但“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盜賊也要圣明、勇敢、講義氣、有智慧,也必須要講仁義。而這些均來自圣人之言,借于圣人之言才成就了大盜,仁義為君王用,為普通人用,也為盜賊用!白晕矣^之,仁義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圣人把人的許多罪找出來,加以制止,從一方面而言難道不是教會了人們如何犯罪嗎?
莊子家并不富裕,《外物》中有說“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莊子也許并不完全自食其力,但畢竟較接近勞動人民,所以對當時人民困苦生活有較多了解,使他不禁對各諸侯提倡的仁義有更多的懷疑。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取決于他的心,平等的心,看到的事物也是平等的。物理現象沒有好壞之 ……(未完,全文共3025字,當前僅顯示152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莊子《齊物論》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