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18歲時從甘肅老家來到了九十團七連,那時的九十團七連耕地面積只有3000畝,
全部是淹灌地。來到七連,我就參加了青年排,澆水,壓堿,吃的是大鍋飯,干的是集體活,住的是土坯房,五六個人一間,一天只能掙到十幾塊錢的工資。
到了1990年,我就參加了連隊的土地承包,那時,連隊土地沒有改良出來,只種了20多畝的棉花。由于上繳費用過多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28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這片熱土養(yǎng)育了我,給了我現(xiàn)在的一切。這些年來,我吃過大鍋飯,參加過集體承包,不但種過小麥,還種過甜菜、棉花,種過淹灌地、噴灌地、滴灌地。這里種植的農(nóng)作物和老家相比是有明顯差別的。
隨著團場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兵團“1+3”文件的落實,凡是承包土地的職工享受各種待遇,享受各種減免等優(yōu)惠政策,不允許任何人借口把職工承包的土地轉(zhuǎn)讓,這讓我們從思想上安下心來,注重投入,獲得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
來到**這十幾年,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特別是近幾年的發(fā)展,真是日新月異,團部的小城鎮(zhèn)建設(shè)已初具規(guī)模,各連隊的新房成排成行,柏油馬路連連通,營區(qū)道路硬質(zhì)化。前些年想都不敢想的大哥大幾乎是家家有,有不少家庭還購買了電腦,這些變化和剛來時相比,變化太大了。
隨著國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斷的提高。我們兵團人也一樣,生活一天天的好起來。特別是近幾年,兵團富了,我們的團場也富了,兵團的減負政策使我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到2010年兵團給職工達到了50%的減負政策,這幾年都是以10%的速度遞減,團場子女接受九年義務(wù)教育,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等等,這更使我們扎根團場樹立了信心。
今年“兩會”召開了,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高舉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為建設(shè)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_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所謂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存水平和生活水平,是為了讓全國人民過 ……(未完,全文共1247字,當(dāng)前僅顯示79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建設(shè)兵團農(nóng)牧團場屯墾戍邊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