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儒家的_君子_士_文化與日本警察的自律精神
摘要:日本警察紀律狀況頗佳。這主要得力于其警察機關和人員良好的自律精神。自律精神所反映的卻是儒家的!君子(士)∀文化。
關鍵詞:儒家文化;君子(士);日本警察;自律中圖分類號: # D631#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9- 3192( 2007)03- 0074- 08# #
日本警察紀律狀況頗佳,這主要得力于其警察機關和人員良好的自律精神。自律精神所體現(xiàn)的則是儒家的!君子 (士) ∀文化 , 本文擬就此展開論述。
一、日本警察之紀律狀況
長期關注日本警察的西方著名學者貝里( Bayley)曾專門就日本警察的紀律狀況與該國不同地區(qū)不同級別的警察官員交流。在交流過程中, 貝里無一例外地會提出!下屬員警的哪些不端行為最讓閣下?lián)?∀之類的疑問,希望了解日本警界是否存在類似美國警界的腐敗問題。令貝里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官員亦幾乎無一例外地回答!交通肇事、酗酒、玩女人∀。偶爾, 也有人會提到開槍、丟槍等與槍支管理、使用相關的問題, 卻從未有人提及貪污腐敗現(xiàn)象。這不免令貝里!失望∀。他懷疑談話場合過于正式、彼此不夠熟悉使得那些官員過于拘謹,而不敢敞開心扉談話。于是,他又刻意通過喝茶、聊天等私下方式與各級警官接近, 但結(jié)果如故。對方仍堅持員警的紀律問題主要是與履行職責無關的行為, 其中最突出者還是!交通肇事、酗酒、玩女人∀[1]。另一位西方學者派克( Parker)亦關注日本警界的紀律狀況,并就相關問題詢問基層警官,但很少有人對警察隊伍的紀律問題表示擔憂。在被問及從警的動機、原因時, 多數(shù)警官提到 !警察是男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117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的自律, 或者說是因自律而形成的內(nèi)部約束機制。這種自律及其機制則代表著儒家的!君子(士) ∀文化。
# # 二、儒家的!君子(士) ∀文化及其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 中國諸子學說多以為_理民提供良策為目的, 只是出發(fā)點和具體方案不盡相同。儒家除荀況外一向堅持 !人性本善 ∀, 故推崇道德教化∋, 認為在道德力量的感召下, 人們會 !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4]。用孔子的話說, 就是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 道之以德, 齊之以禮, 有恥且格∀[5]。法令、規(guī)章、制裁固然會阻止民眾違法, 卻不能在他們的頭腦中樹立以不法為恥的觀念。只有道德教化才能讓民眾感到違法可恥, 進而主動約束自身行為。在儒家心目中, 國家通過!政刑∀ 建立的強制性秩序與通過道德教化實現(xiàn)的社會和諧不可同日而語。
儒家重視道德的教化作用, 必然期待一批人格高尚, 能夠以身作則、堪當教化重任的典范。因為道德教化不是向受教育者灌輸?shù)赖乱?guī)范, 而是通過施教者的言傳、身教, 尤其是身教, 使受教育者認同、接受道德規(guī)范所體現(xiàn)的價值。灌輸不過是一種單向的無需受教育者參與的宣講行為, 而教化是互動的過程, 是施教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思想的交流,也是受教育者品性轉(zhuǎn)化的開始。故能夠擔當?shù)赖陆袒熑蔚谋仨毷瞧返赂呱、堪為人師的楷模。正如孔子所講的,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6]; !子帥以正, 孰敢不正? ∀ !茍子之不欲, 雖賞之不竊∀(。這樣的典范、楷模就是儒家一直寄予厚望的能夠律己、內(nèi)省、自戒的 !君子 ∀ 。
!君子 ∀一詞的詞根為!君 ∀。據(jù) 說文 解釋,!君∀系由!尹 ∀ (治理、命令 )派生的會意字, 后因!治民 ∀者通過發(fā)號施令的方式 !治民 ∀, 故又從!口∀。 系傳通論 則進一步注解: !君者, 尹也,正也。長民之通稱也。天下之所取表正也。表正則影正,表曲則影曲。口以出令也∗∗君,群下之所歸往也。∀[7]所以, !君∀至少包括三層含義:一是位尊,二是品德修養(yǎng)的典范,三是值得景仰。中國早期典籍中的!君子∀一詞有鮮明的政治含義, 意指!君的兒子 ∀,表示出身和地位的高貴[8]。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對它重新做了解釋,而將!修身∀列為!君子 ∀的主要品性, 即!君子 ∀代表通過修養(yǎng)獲得的高尚, 而非與生俱來的高貴。當然, 否定!君子 ∀出身高貴,不等于將他置于和一般人等同的地位上。要讓整個社會認同官方的價值觀, 必須充分發(fā)揮有德者的示范效力,而有德者示范效力的發(fā)揮又以其居高位為前提。故儒家向來認為!君子務治,小人務力∀, !君子學道則愛人, 小人學道則易使∀[9], !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yǎng)君子 ∀[10], 即!君子 ∀的職責就是治理社會,其地位當然應高于普通人?傊,儒家心目中的!君子 ∀是道德的踐行者和化身,是全社會的楷模?鬃臃Q: !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11]!君子∀正是以高尚的人格和情操感染著周圍社會,將普通民眾吸引到他正在創(chuàng)建的秩序之中, 繼而實現(xiàn)!品格的轉(zhuǎn)化∀[12]。
儒家的重視!君子 ∀的傳統(tǒng)在日本社會的直接表現(xiàn)就是武士階層曾在國民中間享有的特殊地位和!武士道∀對國民精神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公元 8世紀起,圣德太子創(chuàng)立的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體逐漸衰落。與此同時,地方豪族_卻不斷膨脹。為了保護他們的私田和所管轄的公地,排斥政府和其他_,諸豪族紛紛積聚武裝力量。中央政府出于平叛的需要, 經(jīng)常利用地方豪族的這些武裝力量。豪族之間的矛盾也是通過各自武裝力量間的斗爭來解決。于是, 在中央對地方的征伐和豪族間混戰(zhàn)的過程中, 日本社會內(nèi)興起了一個新的階層))) 武士集團。隨著戰(zhàn)事的增多和擴大,武士集團日益成長為獨立的社會力量。1192年, 源賴朝依靠其武士集團當上!征夷大將軍∀,正式建立幕府政治, 朝廷成為影子,整個日本變成武士當家的社會。
但武士集團對作為朝廷施政圭臬的儒家思想未表現(xiàn)絲毫的敵意。因為,武士集團的力量源自內(nèi)部的團結(jié), 團結(jié)的樞紐則是武士們對 !忠 ∀、!孝 ∀、!義 ∀、!勇 ∀、!名節(jié)∀等儒家價值觀的認同。而伴隨成就和榮譽的到來, 武士們對社會產(chǎn)生了強烈的責任感,!感到需要有一個共同的行為規(guī)則 ∀,以便!超乎規(guī)矩的行為受到約束∀[ 13]。于是在武士階層出現(xiàn)了普遍的道德規(guī)訓))) 武士道。
主要源自儒家信條的武士道倡導團結(jié)、自制、忠誠、服從、勇敢和奉獻精神, 故被統(tǒng)治者視為治理社會的重要手段,而成為國民道德領域的山峰。盡管武士道系武士階層的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官方并未強制其他階層,如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商人等遵循,但官方希望武士們傳播武士道, 最終用武士道精神統(tǒng)御整個日本社會。官方的這一設想曾被新渡戶稻造喻為!日出時, 一定是最高的山巔先被太陽的光染紅, 然后這光芒會漸漸投射到低處, 直到山谷∀[14]。所以,武士們便成為被官方寄予厚望的社會精英。這些精英分子首先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例如,德川政府將民眾區(qū)分為士、農(nóng)、工、商四個階層,把武士所在的!士 ∀階層確定為享有諸多特權的統(tǒng)治階層,并以嚴格的法令禁止各階層間的流動。其次,與這種較高的地位相伴的, 一是堅守武士情操, 修身不已的義務, 二是!崇高的∀教育使命,即以武士的道德與價值觀帶動、轉(zhuǎn)化一般民眾的責任。正如德川時代對創(chuàng)建武士道理論作出最大貢獻的古 ……(未完,全文共13823字,當前僅顯示328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論儒家的“君子(士)”文化與日本警察的自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