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教育/幼兒園/六一兒童節(jié)專題/科技/科學發(fā)展/創(chuàng)建活動/工作體會/>>正文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幾點認識

發(fā)表時間:2013/1/21 14:30:08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幾點認識

2001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一次把科學列為幼兒園五大領域之一,在這之后十年來的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幼兒園科學教育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對幼兒科學教學認識也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其中也有不少困惑與苦惱。特別是筆者在參與本園《幼兒園科學活動材料的開發(fā)與運用》課題研究活動后,感覺到不少教師都感到自己對科學知識了解還不夠,面對幼兒提出的一個個問題不知怎么來應對,活動中出現(xiàn)的不符合“科學”的問題不知如何處理恰當。下面針對教師出現(xiàn)的困惑談一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探究活動”不能等同于“動手操作”
目前,“探究”一詞成了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研究中使用頻
……(新文秘網http://www.120pk.cn省略49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況,然后拿出材料,再把情況記錄下來。就這樣看,有材料、有操作、有記錄,是否就是在探究了。可在活動進行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二位幼兒操作慢了,沒有跟上老師的步伐,老師又要急于下一個程序,把他們從操作臺邊牽回到研討小組里,兩小朋友不甘心,嘴里嘀咕著“我的布沉下去了”、“積塑沉在盆里了”,可老師并沒有理會他們,反到不滿他們速度慢了影響了活動的進程。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布是浮起來的,積塑也是浮起來(少數服從多數)。
可是科學探究不是選舉,有時候真理確實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老師設計這個過程,其本意是要向參與活動研討的其他老師覺得她讓幼兒探究了。其實這不是探究,這只不過是讓幼兒按程序動手操作了一次而已。課后筆者讓老師找那兩位幼兒問原因,并要求其自己再操作一次材料,老師也說布在水中放了一會兒,確實沉下去了,積塑只有那一塊沉下去,因為其中有個洞,水灌進去后,積塑也沉到水底了。老師說,是自己在材料的選擇上大意了,自己課前也沒有親手操作一下材料,只憑自己主觀經驗認定布是浮的,積塑也是浮的,沒想到那塊布弄濕后會沉,積塑會沉在水里也是個例。這個固然是原因,然而老師還是沒有明白真正的原因在哪里,筆者以為是老師對“探究活動”與“動手操作”不分才是關鍵,作為之前的材料選擇自己主觀臆斷了,可如果該教師真正讓幼兒探究了,而不僅僅讓幼兒動手操作走走過場,她也會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讓幼兒對比在什么情況下布(積塑)會浮起來,在什么情況下會沉下去,怎樣讓布(積塑)總是能浮在水面,而不沉下去,這樣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加上思考,才是真正的探究。
二、要分清“科學活動”與“美工活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月初,我園組織大班幼兒進行了一次科學小制作比賽活動,要求用廢舊材料作原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主題是汽車,交上來的作品,選材千差萬別,造型各異,而且裝飾的也五花八門,非常漂亮,可在現(xiàn)場比試過程中,很多在第一關外形評比中獲勝的作品,到第二關時都敗下陣來,結過一輛其貌不揚的可樂瓶做車身,可樂瓶蓋做車輪,輪軸是水筆空管的“可樂瓶號”,因其造型有趣,最主要,跑的最遠而獲一等獎。讓組織這意外的是參賽的作品完全符合要求不到10%。主要問題是車外形好看,可大多都不能滾動,最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活動結束,大家一起反思,感到問題不在于小朋友,在于老師在布置任務時,命題太抽象,從而使科學小制作活動演變成了手工制作,幼兒只關注制作結果的美觀與相似性,與科學無涉。后來我們調整了策略,后續(xù)主題變?yōu)椤败囎訚L動起來”,卻一下子解決了這一問題。
因此,美工活動作為一種造型藝術,其主要利用各種形態(tài)的、具有可塑性的 ……(未完,全文共2179字,當前僅顯示138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幾點認識》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