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語言學習與科學文化及其精神的共同之處
(二)兩種文化的融合在韓文化中的體現(xiàn)
(一)科學與人文融合是人本身發(fā)展的需要
(二)科學與人文融合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
科學與人文,老死不相往來?
——從語言學習中體會兩種文化的融合
摘要:
通過本學期對“物理與文化”課程的學習和研究,讓筆者深刻地意識到,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這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且,筆者作為朝鮮語專業(yè)的學生,更將自己語言學習的經歷以及人文文化體驗與科學文化、科學精神結合到一起,有深刻體會。同時,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以及對當今的社會思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如今,要將兩種文化更緊密的聯(lián)系到一起,對于人才培養(yǎng)是刻不容緩并且相當重要的。
關鍵字:以人為本,語言和科學的融合,人才培養(yǎng)
正文:
科學與人文,這對看似是對立的詞,是否是真的老死不相往來?其實不然,它們內在有著很多的聯(lián)系和一致性,并且兼容并包。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并結合自身的朝鮮語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本文也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精神的融合,并結合語言學習做出深刻體會。
一. 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內在的一致性
事實上,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并非相互排斥、互不相容,它們之間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第一,兩者的出發(fā)點都是人,并都以人為歸宿,以人為本。在西方,以人為本的思想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叭耸侨f物的尺度”這一命題,可以看作是以人為本思想的最早宣言。⑴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856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學的這種美是“思想領域最高的神韻”?梢娙藗冊趯茖W價值的追求中體現(xiàn)著人文價值的取向,同樣,在對人文價值的追求中也包含著科學價值的取向,兩者相互_,共同構成了完整意義上的人類價值體系。
二. 兩種文化的融合在語言與韓文化學習中的體現(xiàn)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人文文化和科學文化之間,內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筆者,作為朝鮮語專業(yè)的學生,則通過對韓國語的學習,深刻地體會到了語言學習和科學文化及其精神上,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和不少的相似之處。這也充分的體現(xiàn)了,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是互相交織的,兩者密不可分。
(一) 語言學習與科學文化及其精神的共同之處
語言學習和科學的研究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件,其實不然。結合筆者自己的親身學習經驗和通過對課程的學習,歸納出以下幾點。
1. 學習方法上: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同樣需要科學的方法:歸納
總結、演繹推廣、類比對比。從牛頓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和結論,如著名的開普勒定律和伽利略的實驗研究等,從特殊(的現(xiàn)象)到一般的規(guī)律(如自然界的力),這被英國哲學家培根強調,成為歸納法,它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同時,他也在微積分、萬有引力和光的色散等方面有重要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這種從一般又返回到特殊的方法,被數(shù)學家、哲學家笛卡爾強調稱之為演繹法。又如庫侖定律的得出,就離不開庫侖將靜電場中的力學關系與重力場中的力學關系進行類比,通過卡文迪許的扭秤實驗的啟發(fā),而得出了庫侖定律。⑸因此,從前人的身上,我們發(fā)現(xiàn),在科學的領域,歸納和演繹,以及類比對比是十分重要的科學方法和理念。
而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學習一門新的外語,一開始,我們時常會發(fā)覺語法知識點很零散,無從下手。其實,只要稍作總結、推廣和類比,便可以輕松地學好一門外語的語法。以下,就從一些簡單的韓語語法結構來作說明。
例一:韓國語與漢語的語序不同,一般是“主語+賓語+謂語(SOV)。即:
나 신문 보다
S O V
我 報紙 看
由例一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掌握并記住韓國語和漢語中的語序不同,就能知道,所有的韓國語都是這樣的“主+賓+謂”的結構,由此就能推廣到所有的韓國語的語法結構中,于是,再復雜的語句,都能以此來解構句中的語法結構。這其中就運用到了歸納和推廣的科學方法。
例二:ㅂ/습니다
“–ㅂ니다, –습니다” 是陳述式終結詞尾。用于謂詞詞干后面。表示一種尊敬的語氣。(在 韓語 中,動詞, 形容詞都以’다”結尾。”다”前面的部分被稱為詞干)當聽話者比說話者年紀大,或聽話者是說話者的上級,聽話者與說話者不很熟悉時,使用“–ㅂ/습니다”,這是表示尊敬的格式。詞干為開音節(jié)時,用“–ㅂ니다”,詞干為閉音節(jié)時,用“습니다”。⑹
由例二中,我們得知,韓國語的發(fā)音是有開音節(jié)和閉音節(jié)之分,這就會導致,在運用終結詞尾時的區(qū)別。所以,通過這樣的對比,抓住異常,我們就能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舉一反三,明白其中的語法要領。
2. 態(tài)度和精神上:語言學習同樣需要有堅定地毅力、濃厚的興趣、嚴謹?shù)膽B(tài)度。
法拉第用了14年的時間才逐步形成和提出“場”的概念;居里夫人更是在條件相當艱苦的情況下,靠著頑強的毅力,不斷探索和研究,最終發(fā)現(xiàn)了放射性物質……科學家們的故事,都告訴了我們科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科學家的毅力來完成偉大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這與語言的學習過程是如出一轍。語言的學習,也絕不是可以速成的,它需要長時間的操練和不懈的毅力,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好一門語言。正如張海迪的事例,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fā)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并翻譯了許多英文小說。對于一個患有脊髓病和高位截癱的人來說,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沒有超乎常人的頑強毅力,將如何完成這些?
同時,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對科學濃厚的興趣也是許多科學家所必備的素質。而在語言學習中,則更是如此。要學好語言,首先要對語言發(fā)生強烈的興趣。不能以為自己是個作者,應該意新語工,高人一等,才要學一套遣詞造 ……(未完,全文共6844字,當前僅顯示240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科學與人文,老死不相往來?——從語言學習中體會兩種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