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帝制的終結: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經(jīng)典案例與解析
案例一:關于革命與改良的辯論
1905年10月20日,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號召,要把三民主義之理想“輸灌于人心,而化為常識”。繼《民報》之后,資產階級革命派在國內外各地遍設宣傳機關,出版書報雜志。據(jù)統(tǒng)計,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主辦的報紙、雜志達60余種,其它革命出版物“無慮百數(shù)十種”。這些刊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闡述了同盟會的革命主張。
對此,康、梁等人十分恐懼,公然宣稱“今者我黨與政府死戰(zhàn),猶是第二義,與革黨死戰(zhàn),乃是第一義�!绷簡⒊浴缎旅駞矆蟆窞殛嚨兀B續(xù)發(fā)表文章,抨擊同盟會政綱。隨之,革命派也組織有力的回擊。這樣,以《民報》和《新民叢報》為主要輿論陣地,雙方展開了一場大論戰(zhàn)。
——辛亥革命網(wǎng):《革命派與改良派的大論戰(zhàn)》)
[解析]
1905年至1907年間,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與以康有為、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636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亡國滅種”,所以要愛國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憲。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國主義的“鷹犬”,因此愛國必須革命。
(2)要不要_帝制,實行共和。改良派認為,中國“國民惡劣”、“智力低下”,沒有實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只能實行君主立憲。革命派指出,不是“國民惡劣”,而是“政府惡劣”。民主共和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拯救中國與建設中國都必須直接推行民主制度。
(3)要不要社會革命。改良派反對土地國有,反對平均地權。革命派強調,當時的中國存在著嚴重的“地主強權”、“地權失平”的現(xiàn)象,必須通過平均地權以實現(xiàn)土地國有,在進行政治革命的同時實現(xiàn)社會革命,才能避免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
3、“兩條道路”與“三方角力”
革命派一面要發(fā)動武裝_清朝的戰(zhàn)斗,一面要從政治路線上同保皇的改良派作斗爭;反過來,�;实母牧寂梢幻嬉ê艽蟮臍饬Ω陡锩桑硪幻鏋榱吮;柿�,仍要同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爭奪;同樣,清朝政府也是在兩面的格斗中掙扎。在這個兩條道路(革命與改良)和三方(革命,改良,朝廷)角逐的形勢下,革命既是那時的趨勢,革命派也就成為時代的主角。而�;实母牧寂杉热煌褥箢B固派還在繼續(xù)較量,也還存在著立憲的微弱前景,這就使他們作為新派人物的顏色并沒有完全脫落,還有些號召力,特別是對那些從封建營壘中漸次蘇醒過來而又害怕革命的人們。所以清朝政府仍把康有為、梁啟超同孫文一起列為“諸逆”,要它的駐外使節(jié)認真訪拿。(陳旭麓:《中國近代史十五講》,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43-44頁)
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思想發(fā)展的主流是由愛國而革命,即由抵抗外國侵略要求祖國富強而必須_滿清政府,是為了國家的獨立、_、富強而革命,這與洛克、盧梭等人強調個人的_、平等、獨立、人權,為這些東西而斗爭而革命,并不完全相同。國家的獨立始終是中國革命的首要主題。孫中山認為:“外國革命是由爭_而起,奮斗了兩三百年,生出了大風潮,才得到_,才得到民權。……民族主義就是為國家爭_,但歐洲當時是為個人爭_。到了今天,……萬不可再用到個人身上去。要用到國家上去。個人不可太過_,國家要得到完全_,到了國家能夠行動_,中國便是強盛國家,要這樣做去,便要大家犧牲_。”(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版,第318-319頁)
案例二: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
辛亥革命是中國20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_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給人們帶來了 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促使社會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等方面發(fā)生了新的積極變化。
然而,擁有強大_的袁世凱很快就竊取了革命果實,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北洋軍閥__,開始了封建軍閥的專制統(tǒng)治。隨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發(fā)動的“二次革命”、“護法運動”的失敗使得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陷入絕境,舊民主主義革命就此終結。對此,人們常說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甚至還有人認為,關于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敗”的概括也是矛盾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客觀地評價辛亥革命呢?
[解析]
所謂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其實是對胡繩觀點的誤讀。他在其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提出:“如果脫離中國近代革命史的全過程來觀察問題,也許會把辛亥革命看作不過是一朵 ……(未完,全文共3537字,當前僅顯示178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帝制的終結: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