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訓黨課講稿: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歷程、經驗、啟示(之一)
大家好,今天呢,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我們改革開放40周年。因為說到這一塊的話其實大家目前呢我們老師也好,學術界、政界也好都在為這個改革開放40年啊正在做準備。正在想用怎樣的方式?用什么樣的程度來慶�;蛘哒f來紀念這個40周年。
說到這個40周年呢,其實我們還是從那個金磚會晤開始吧。因為我就覺得為什么從金磚會晤開始呢?當時的話就是2017年的時候九月份,習總書記召開這個金磚會晤的時候他就說了一句話,他說明年就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要隆重的紀念一下啊。他是這么說。那我們就在想,那他那個時候為什么說要隆重地來紀念一下?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從2016的9月份那時候是G20,在杭州召開。后面呢,在2017年的5月份,在北京召開那個“一帶一路”的峰會,2017年的9月份,也就剛好一年,在廈門召開那個金磚會晤,那想想短短一年時間之內召開了三次國際性的大會,把所有世界上的眼光都吸引到我們中國來了,那現(xiàn)在我們的老百姓呢,也感覺到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馬上就要來到了,所以大家都感覺到很興高采烈,這么多大會啊,所以我就覺得習總書記那時候也剛好看好了我們的一片前景,恰好呢剛好還有那個普京呀,普京在廈門也有好多故事,普京當時來廈門的時候說了幾句話,跟習總書記說:他說我去了中國那么多城市,廈門是最美麗的一個,沒有之一。這還不要緊,吃飯的時候,他還在給習總書記灌迷魂湯,怎么灌的呢?他說習總書記啊,您之前提到那個
中國夢啊,他說,中國的城市呀,每個城市都像廈門這樣,那你的中國夢就實現(xiàn)了。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他也是借習總書記說的那兩句話,他說習總書記當時說,廈門是一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112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那個瑞雪兆豐年?還是面臨一種情況?那個2018年呢,在我看來就有點像我們的本命年。而我們的傳統(tǒng)呢,在本命年就是不夠吉祥。要么就用喜事來沖淡這個一些兇,要么就要發(fā)生一些大事情。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就感覺,這個你看被特朗普這次封堵呀,應該說被他盯住了,這個被盯住了。如果說,一方面,我們會容易被咬傷,那這個時候就叫做且行且珍惜了,那如果我們這個習總書記那個打狗棍法比較打的到位的話,那我們可能也算狗年走狗屎運了。是吧,我就覺得呢,如果說按這種情形來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那真的是要慎重,所以按照這個我們中宣部王坤明部長的一個
講話呢,一個內部講話,就是說,改革開放不宜隆重過度的來紀念。但是我們畢竟是經歷了40周年,我們還是要多談一個
總結。所以呢,今天將會和各位同行,一起來交流一下我們四十周年的歷程、經驗和啟示。那今天最主要我們從四個方面來講:第一,回顧一下我們當時做出改革開放這個決定啊,面臨什么樣的背景。那這個背景呀,說實話,我們干什么事情,都是時勢造英雄,要順勢而為,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這個背景;第二個,就是說他經歷了哪些歷程,實現(xiàn)了哪些轉變,取得了哪些成就?成功的背后有什么原因?第三個,就是對這個經驗的一種總結。經驗的總結,在我看來就是說,對我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做的比較好的,可以推廣的一些經驗。那再談我們的一些啟示,所謂的啟示,所謂的啟示也就是說,我們哪些可能做得還不到位,我們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這個啟示就是說我們今后怎么做的更好,今天就從這四個方面來講。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回顧一下這個改革開放的背景。
我就簡單從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呢,首先要了解一下,為什么說在_時代沒有搞改革開放?到_時代又搞了改革開放。那我們就比較_和_對社會主義的一種認識,以及怎么去發(fā)展社會主義的一種動力的理解。那我們都知道,主席和小平同志其實都認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但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怎么去救,這塊有一些差異。首先呢,在_看來,其實社會主義就是一大二公三純四平均,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主席看來,他說:馬克思說,他說我們今后要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這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那共產主義是什么社會呢,就是沒有國家沒有階級,人、事等全面而_的一個社會。那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是不是要朝這個方向來努力?做到一大二公三純四平均。一大,當時是我們搞人民公社,也就是人民公社越大越好;二公,就是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純,就是社會主義經濟成分越純越好;四平均,肯定就是我們的財富分配的越平均越好。他就是要按這種思路去做。所以說,那個時候在這種社會里面,不用考慮你是人下人,我是人上人,也不用考慮你穿什么,我穿什么,大家都差不多。所以說,就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解放全人類的事業(yè)上面來,所以當時主席是從這種角度來理解的。那我們就會想,小平同志他是怎么來理解的呢?小平同志他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他說,我們要實現(xiàn)共產主義,必須是建立在高度的生產力發(fā)展的基礎上,那既然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后,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那我們現(xiàn)在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也就是不發(fā)達階段,那不發(fā)達階段就必須要發(fā)展這個生產力,提高生產力。那發(fā)展生產力靠什么?靠經濟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搞改革開放。所以,搞改革開放也是目的,也是想證明,我們走社會主義道路也是有優(yōu)越性的。如果沒有這種優(yōu)越性,我們干嘛去走社會主義?其實那個時候,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像那個臺灣,走向資本主義的臺灣,和走社會主義的大陸,當時有很多人,就會拿這個來比較。因為,兩岸從八十年代開始開放探親以后,很多這個相互交流就很多,那個老兵就回來探親了。他們探親過程中就會有比較,我們村里面他就有個弟弟他跟著國民黨,隨蔣介石去了臺灣,而他那個哥哥呢就在我們大陸在村里面。那兩岸開放這個探親以后啊,那他那個弟弟就回來大陸探親。那發(fā)現(xiàn)我們村里那個哥哥也不爭氣,反正就是搞得一貧如洗。根本揭不開鍋,房子也是好幾個窟窿。所以他看到哥哥過得這么差的日子,所以他基本上每年都回來一次,都要給那么一兩萬美金。你想想,八九十年代有一兩萬美金的人是多么的讓我們羨慕不已呀!啊,所以那個時候就感覺到,怎么走上資本主義的臺灣怎么會有那么多錢那么富裕?那我們搞社會主義搞了1949年搞到了30多年40年怎么還是那個樣子?所以大家就會比較,所以像那個臺灣人很多不了解我們的還以為我們在吃茶葉蛋,所以就出現(xiàn)這個情況。所以,那如果這樣的話,那小平同志就說,這不是社會主義,不是我們搞社會主義的一種初衷。我們搞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把這種優(yōu)越性體現(xiàn)出來。所以說,他提出了一個概念,他就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落后不是社會主義。雖然沒對社會主義下定義,但他是從否定的角度來說了。我們搞社會主義就不應該貧窮就不應該落后。所以不貧窮不落后告訴我們什么?就是要解放生產力,解放生產力一個是改革,一個是開放,所以來推動他這個改革開放的一種心理。那第二個背景呢,我們就是說,為什么_抓住了這個時代的趨勢,推動了改革開放。其實我們回顧一下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歷史你看看,這是我自己的一個歸納,其實至少失去了三次機會怎么去融入世界。那第一次呢,我們說鄭和下西洋的時候,1405年,當時我們想想整合下西洋1405年,當時我們還有一個非常出名的那個哥倫布,當時他發(fā)現(xiàn)新大陸是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的?1492年,也就是說比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啊還要提前了80多年,那你想想,那個時候,我們就像我們走的“一帶一路”其實海上的絲綢之路就是這個時候走的。那這么走的話,那怎么這個時期就沒把握住呢?因為那個時候呢,明朝就采取了禁海,誰出海違者就斬首。所以就那個時候鄭和以后基本上我們就到了清朝以后的閉關鎖國。就一路的沒有對外開放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經常一談到世界上的一些新大陸和新發(fā)現(xiàn),我們都會談到哥倫布,談到那個麥克倫,很少說談到鄭和。那第二次機會呢,那就是英國實施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后啊,那個急需開放海外 ……(未完,全文共17600字,當前僅顯示316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培訓黨課講稿: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歷程、經驗、啟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