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引言
(一)湯因比對未來中國文明的預言
(二)從世界文明的樣式展望未來中國文明
(三)構成偉大文明的要素
(四)如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文化與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一)何為文化?
(二)文化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三、中國文化的特征
(一)此岸取向
(二)關系本位
……
干部培訓講稿:從文化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
方朝暉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各位學員朋友大家好,我叫方朝暉,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的。我們今天課程的題目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題目跟我們今天社會現(xiàn)實關系比較緊密。
一、引言
(一)湯因比對未來中國文明的預言
在正式上課之前,我想先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先生在1974年所曾經寫下過的幾段話,這幾段話專門是針對中國文化或者是中國文明的未來而寫的。
湯因比先生是這樣說的,他說將來統(tǒng)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歐國家,也不是西歐化的國家,而是中國�?峙驴梢哉f正是中國肩負著不止給半個世界,而且給整個世界帶來政治統(tǒng)一與和平的命運。在過去的21個世紀中,中國始終保持了邁向全世界的帝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地區(qū)性國家的榜樣。實際上中國從公元前221年以來,幾乎在所有時代都成為影響半個世界的中心,西歐在人類歷史的最近階段掌握了主導權,扮演了支配的角色,在人類歷史的下一個階段,西歐將把其主導權交給東亞。
這是湯因比先生在1974年也就是說中國的_還遠遠沒有結束的跡象,明顯的跡象的情況下,對中國文明在未來世界文明進程中的作用,所做的一種極高的評價。那么湯因比先生是一個歷史學家,他曾經對人類歷史六千多年來所出現(xiàn)的所有重要的文明,主要有20多個重要的文明的興衰、起落做過比較全面的宏觀的研究,堪稱是20世紀西方最杰出的歷史學家之一。那么湯因比先生做出這樣一種預言和判斷應當不是出于自己一時的直觀判斷,不是一種直覺,而是基于自己對人類幾千年文明歷史的研究。
(二)從世界文明的樣式展望未來中國文明
湯因比先生曾經把人類歷史上所出現(xiàn)的,所有重要的文明做過一些大致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117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了構成一個偉大文明的基本要素,但是你要從湯因比先生這個觀點來看,今天的中國應當說還沒有達到湯因比所說的構成偉大文明的這三大要素,至少這三大要素都還不能夠說已經非常地成熟和穩(wěn)定。無論是從社會制度的角度來講,還是在社會上流行的價值觀念,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相匹配的那些價值觀念體系,可以說也是今天我們這個社會各種各樣的思潮,各種各樣的行為方式,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念都是在激烈的沖撞之中,并沒有最后定型和成熟。那么至于說普世意義的偉大z-教,我們更是莫衷一是,究竟什么樣的z-教才能夠成為中華民族未來最最重要的z-教,具有普世意義的z-教,我們今天還不好做出一個明確的判斷。
所有這些就是什么意思呢?雖然湯因比先生對中國文明或者是中國文化在未來世界發(fā)展當中的作用做了極高的評價,但是按照他對于一個偉大文明的基本要素的這種界定的話,那么中國要想真正做到像湯因比先生說的那樣,在未來世界統(tǒng)一進程當中發(fā)揮那么強大的作用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可以說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這是我們今天講這個題目一個開場白,我們就是提供這么一個框架。
(四)如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接下來我主要是想從如下的幾個方面來看,如何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問題,從而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回應湯因比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未來所做的這種預估,所提出來的這些問題。那么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來講,我想涉及到這么幾個問題,第一究竟怎樣理解文化,什么是文化。第二如何來理解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應當從什么樣的角度來看。第三就是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現(xiàn)實的影響。那么第四涉及到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對我們的社會制度,對我們的價值觀念,對我們今天這個社會的自我整合和發(fā)展,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那么最后中國要想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xiàn)
中國夢,究竟有哪些事情要做。
二、文化與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一)何為文化?
這是我們今天大體上想要講的幾個重要方面,那么首先我們一起看看文化這個概念,究竟什么是文化,實際上文化這個詞含義是非常豐富復雜的。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有兩位美國杰出的人類學家曾經對當時歐美世界,各種流行的文化定義做了全面的統(tǒng)計,
總結出了總共164種不同的文化定義,這還是在1953年有兩個人類學家所統(tǒng)計出來的。到今天我想文化的不同的定義可能遠遠不止160幾種,甚至可能會更多是吧。
但是文化這個詞雖然含義是紛繁多樣的,可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并沒有因為它的多樣性和多異性,而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談
論文化,而認為自己對文化是一無所知的,其實并不是這樣子的。那么我想今天我們這個報告在講中國文化的時候,主要是想選擇一個方面來談,那就是說我們并不想從精英文化這個角度來談,我們也并不想從所謂的小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角度來談中國文化,我們是想從中國人幾千年來所形成的一套生活方式這個角度來談文化。那么這樣一種談論文化的角度,在西方學術史上一般是文化人類學這個學科談的比較多,你要從精英文化的角度來談文化,那就涉及到儒家、道家、佛家、諸子百家是吧,這些所謂的大傳統(tǒng)。你要從民間文化的角度來談,那就是所謂的民間信仰的問題,民間生活方式的問題是吧。但是要從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談,它更多的涉及到中國人幾千年一貫的思維方式對吧,還有文化心理結構。
所謂文化心理結構是指一個民族過去幾千年所逐漸養(yǎng)成的一種看世界的方法。那么文化心理結構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社會生活的語法,是不是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就好比那些一個
農村的老大媽雖然是文盲,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是她的漢語可以講得非常的流利,只要她會講漢語,那么她就已經遵守了漢語的這個語法規(guī)則。我們說這個語法規(guī)則不管她意識到了還是沒有意識到,對于任何一個講漢語的人來說都在發(fā)揮實際的支配作用,這就是所謂的語法結構對于所有使用這一語言的人所構成的支配效應。那么她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但是不能夠因此而忽視這個語法結構的作用和力量。
那么我在這里講中國文化的時候,更多的是從文化的生存心理結構的角度來講,這個文化的生存心理結構是講一個民族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背后所隱藏的一些東西,很可能是幾千年一貫的一種東西,這個東西就像語言當中的語法結構一樣,它是文化生存背后的一種結構。也可以稱之為是一種心理結構,這是我們今天在講中國文化的時候,想要提出來我們所講的這個角度。
(二)文化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那么文化研究的這個理論和方法,實際上在學術界也是爭論很長一段時間,一百多年來對于文化怎么來看,包括我今天在這里講的,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文化,偏重于文化心理結構的這種文化概念。
1.文化進化論
那么這種文化怎么來研究它,學術界也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從上世紀初葉開始在美國以博厄斯等人為代表的歷史批評學派提出了一種對文化新的理解,那就是說堅決反對在他們之前以泰勒、斯賓塞、摩爾根等人為代表的理解文化,那么把人類所有的文化都看成是統(tǒng)一的現(xiàn)行進化的這么一個歷史不同的階段,認為人類所有的文化都是按照統(tǒng)一普遍的規(guī)律來發(fā)展的。并且是不斷向前進步的,這么一種文化進化論的這么一個文化觀。
2.對文化進化論的批評
這種文化觀在博厄斯學派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忽略了人類不同文化的特殊性,那么文化相對論者和那些歷史批評學派用大量的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的材料和證據(jù),_了以斯賓塞、摩爾根和泰勒等人為代表的文化進化論。被文化普遍統(tǒng)一規(guī)律的這種理解方法,認為不同的文化有自身不同的邏輯,不同的文化可能包含著自己不同的生存無意識機制。所以不要輕而易舉地用自己文化的標準來衡量其他的文化,我們對任何一種人類不同的文化,都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它自身的規(guī)律,尊重它自身內在的邏輯機制,從而理解這個文化發(fā)展和變化的法則,否則我們很可能成為文化的沙文主義者或者說歐洲中心論者。這是博厄斯學派所倡導的一種理解文化的角度,并且在他的影響之下,出現(xiàn)了像本尼迪克特、克羅伯、沙皮爾等人為代表的一些文化人類學者,那么這些學者提出不同的文化可能有不同的模式。
3.文化模式學說
我們在理解任何一個文化的時候,要抓住不同文化的模式。所謂文化的模式,當然這些人類學家也沒有給出一個非常準確的 ……(未完,全文共18350字,當前僅顯示330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培訓講稿:從文化角度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