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據(jù)庫】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歷史、地理類年
【文獻號】
【原文出處】文藝理論研究
【原刊地名】滬
【原刊期號】
【原刊頁號】
【分類號】
【分類名】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
【作者】彭小妍
【復印期號】
【標題】性啟蒙與自我的解放
——“性博士”張競生與五四的色欲小說
【正文】
。ㄅ硇″_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
我同意王曉明的看法:五四一代對“個人主義”和“個性解放”有特殊的訴求,而且不必在五四“中國知識分子身上去尋找西方式的個人主義”;[(1)]但是我卻認為有必要花點力氣,去探討當時所謂“個人主義”和“個性解放”的真正內(nèi)涵。這種訴求在五四文化脈絡中形成什么樣的風氣,在文學作品中又展現(xiàn)何種風貌呢?夏志清所謂的五四中國作家“感時憂國”的情懷,學界和一般讀者早已耳熟能詳;但是五四一代固然以中國“大我”的解放為前提,對個人“小我”的解放如何詮釋?文學作品又如何處理“大我”和“小我”之間的關系?
舉例來說,二、三○年代以“自我”為題材的“私小說”()風行一時,丁玲、郁達夫都以此聞名,故事主角都是耽于色欲、追求性解放的男女青年。當年張資平專寫“肉欲”小說,主題都是男女主角追求_的性關系,不是三角、四角戀愛,就是亂倫、婚外情,幾乎部部作品都是暢銷書;[(2)]又如強調(diào)感官色欲描寫的新感覺派作家——施蟄存、劉吶鷗、穆時英等,以超現(xiàn)實主義和心理分析的手法創(chuàng)作,擺明了反“寫實”、反“浪漫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1019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月末共登三十六篇。張氏替悔婚另嫁的陳女士辯護,指出婚姻的基礎是愛情,而愛情是“有條件的”、“可比較的”、“可變遷的”。而張氏的理論,事實上是以反婚姻制為基礎的。[(6)]
我之所以要比較這兩場論戰(zhàn),主要在指出值得注意的一個現(xiàn)象:參與“科學與人生觀”論戰(zhàn)的多為知名學者,如胡適、孫伏園、梁啟超、吳稚暉等,而參與“愛情定則”討論的,除了文人如魯迅以外,幾乎全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一般讀者。這個現(xiàn)象可能是某種重要事實的指標,而由于五四研究一直偏重于民主、科學救國的迷思,這個事實便被忽略了。筆者要指出的事實是,民主、科學的關懷可能屬于五四精英文化()的層面,而一般多數(shù)民眾直正關心的多半是家庭、婚姻、愛情等問題,因為這才是個人能切身體驗到的。五四時有關性教育、愛情婚姻和優(yōu)生學的刊物不勝其數(shù),足以反映這一事實。例如上海文藝出版社在一九二○年代就出了一套《世界婚姻文化叢書》,都是翻譯西洋有關這方面的名著。篇名尚可考的有十一本,其中包括英國著名性學家卡本特(1844—1929)的《愛史》。[(7)]優(yōu)生學家潘光旦就于一九三四年起陸續(xù)翻譯靄理斯(1859—1939)的《性心理學》。[(8)]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也有不少文章談婚姻和美育的。張競生生而逢時,這就是為什么他一心推動了的性啟蒙運動能在當時掀起一陣旋風吧。
在談張競生對婚姻、愛情和性美學的觀點之前,先看看他的出身背景,也許較能幫助我們了解他的理論。按張氏于一八八八年生于廣東。眾所周知,廣東以出革命家聞名,如建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還有首創(chuàng)民國的孫中山。張氏于一九○七年在新加坡偶遇孫先生,受其影響,決定前往北京就學,并從事反清革命。不料他經(jīng)商的父親反對兒子遠行,年方十九的張競生便一狀告到地方衙門,最后縣官竟判決做兒子的訴勝,張競生終于如愿得償,離鄉(xiāng)就學。[(9)]兒子逼老子法庭相見,在當年可謂驚世駭俗,張氏果然天生反骨吧。
張競生對中西方烏托邦傳統(tǒng)都相當熟悉。由他的重要著作《美的社會組織法》(9/1925),可知他曾研究過太平天國的烏托邦理念。在書中,他指出他心目中“美的社會”的京都不是北京,而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他寫道:“不必說南京氣候較暖,塵土不揚,最優(yōu)處是他的虎據(jù)石頭,俯瞰長江,為南北交通的要道,是中外通商的咽喉。并且南京自太平天國滅亡后,被了滿軍所摧殘,到而今尚是荒涼遍地,戶口蕭條,我們在此建筑安排,大可_布道,不是如北京滿處已被許多腐敗的民居及衙門所占住!保郏ǎ保埃
張氏的著作中也表現(xiàn)出他對西方的烏托邦傳統(tǒng)并不外行。他于一九一九年得到法國哲學博士學位,
論文研究盧梭的教育理論。二○年代末期他曾翻譯盧梭的《懺悔錄》。他在《美的人生觀》(5/1925)中,特別聲明他寫書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實行的制度,并以柏拉圖的理想國做為借鏡:“古來許多理想的烏托邦,不能見諸實行,似乎為創(chuàng)造法無大用處的鐵據(jù)。實則所謂烏托邦,如柏拉圖的理想共和國等,雖然是與現(xiàn)在的社會不能適用。但安知后來進化的社會,永久不能實行這樣的制度嗎?”[(11)]他擺出融合科學、哲學、美學方法的姿態(tài),鼓吹由美的觀念著手,改革國民的性觀念,達到美的人生的理想;他在此書中所建構(gòu)的,可說是一個性美學的烏托邦藍圖。他的計劃涵蓋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美化,還有性育、娛樂等的開放觀念:從飲食的品質(zhì)、方法,婦女內(nèi)衣、內(nèi)褲的設計,居家住屋的設計、建筑,兒童性教育的推動,到裸體跑步、裸體游泳、兒童男女集體裸體游戲的提倡,應有盡有。張所建立的烏托邦藍圖,無論能否實行,從它受到的矚目程度來看,至少反映出五四一代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美的人生觀》這樣的書,在一九二五年一年之內(nèi)可以出到第三版,可能是今天的讀者難以想像的,連張競生自己都覺得意外。他在第三版的序中說道:“于一年中本書竟能刊至第三版,不免使作者又驚又喜了!保郏ǎ保玻萃昃旁滤娜罩寥,《美的社會組織法》在《京報副刊》上連載,進一步鋪陳張氏的性美學烏托邦_。全書第一章分成四部份,(1)使女子擔任各種美趣的事業(yè),(2)情人制,(3)外婚制,(4)新女性中心論。第二章“愛與美的信仰和崇拜”,分成三部份,(1)紀念廟——合葬制——古葬品的價值,(2)各種賽會,(3)情人的信仰和崇拜。第三章“美治政策”,內(nèi)容包括人種改良、美的北京、情育與性教育、游戲與軍國民、交際與國際、情人政治等。全書的中心思想是女子是美的化身,應該在“美的社會”中散播“美趣”的概念。他認為社會的穩(wěn)定和進步,其基礎在于兩性間美滿的關系和合理的工作分配,例如男性適合機械和勞力方面的工作,女子適合需要愛心和耐心的工作等。至于這種工作分配方式是否“合理”,我們今天當然會有不同的看法。愛情和工作的分配是十九世紀末法國烏托邦社會主義者富里耶(1772—1837)的基本概念。[(13)]很明顯的,張競生是繼承了他的思想。另一位影響張氏的烏托邦社會主義者是圣西蒙(1760—1825),張氏在《美的人生觀》中,把人分成幾等,認為有“一班終日坐食無事的閑人”,有工人、信差等勞力者,有藝術家、學問家等勞心者;而最高等的是“組織家與創(chuàng)造人”,這類人應該是新社會的領導者。這些都極類似圣西蒙所謂“組織家”()的主張。[(14)]
由于強調(diào)兩性關系的協(xié)調(diào),性育成為張氏烏托邦理論中的重要課題。他提倡性美學,以生理衛(wèi)生課本的語言,公然分析男女性器官的構(gòu) ……(未完,全文共12035字,當前僅顯示286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性啟蒙與自我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