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訓蒙是對小孩子的開蒙教育,必須要講究、一定要重視,應該用最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來給小孩子開蒙。底子打不好、基本功不扎實,今后的造詣就會受限制。但是怎樣講究?講究什么?這就需要為師者在教學方式、教學內(nèi)容、課程進度等諸多方面下一番功夫了。
千人千面,世間沒有同樣的兩個人,這就是俗話說的“龍生九子,九子不一”。每個孩子都有個人的特點,從性格、能力、接受程度諸多方面都有不同,所以要因材施教,注意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上的區(qū)別和講究。
現(xiàn)代教育走上了教育產(chǎn)業(yè)化的道路,搞工業(yè)化生產(chǎn)線那一套。看看今天的“教育產(chǎn)品”就一目了然了,小學生從服裝、課本、作業(yè)到考試,一切都是統(tǒng)一的,將來小孩子畢業(yè)了,就是“罐頭產(chǎn)品”、就是“可口可樂”,從包裝到內(nèi)容全都一樣,一點特點也沒有。所以用工業(yè)化方式進行教育是否可取,要仔細斟酌,否則生產(chǎn)出來的學生連“標簽”都一樣,都是教育產(chǎn)業(yè)的成品。有特點的獨立性的人沒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當然也就沒有了。
在傳統(tǒng)教育中,老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采取各異的教學方式,私塾學堂里面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使用的教材都不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鬃又v授“仁”,一個學生一種方法,內(nèi)容都不一樣,所以仁字在《論語》中出現(xiàn)了66次之多。一個仁字果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874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條僵化的語錄,除了斷章取義方便以外,孔子的思想被嚴重扭曲。因此對古文訓詁可以,不能翻成白話文;明句讀可以,不能做句讀。
但是對初學者,一定要將文義、字義講明白,將文章的初始句斷講解清楚,以便幫助初學者理解。句讀的基本原則,就是“語絕為句,語頓為讀”。語氣結(jié)束的地方為“句”,用圈(句號)來標記,沒有結(jié)束的文句叫做“讀”,用點(逗號)來標記。古人常有“可圈可點”一詞,贊頌某位歷史人物的功業(yè)。
句讀點錯了,常常會鬧笑話、出歧義。例如當年批孔運動中,常用《論語》里面“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話來說事,說孔子為專制帝王幫忙,推行愚民政策。還將老子拉過來陪綁,因為《老子》中有“虛其心,實其腹;弱其知,強其骨”的話。老子與孔子說的是不是同一個話題暫且不論,即便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原話也沒有任何“愚民”的跡象�?鬃邮莻ゴ蟮慕逃�,是他把教育從貴族的殿堂推向民間,才有后世的社會教育,這是孔子的偉大貢獻�?鬃邮怯薪虩o類,要將所有人都教明白,如果要“愚民”,他又教導誰去呢?這從道理上就講不通。
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誤解呢?斷句斷錯了�?鬃拥囊馑际恰懊窨墒�,由之;不可使,知之�!崩习傩斩览�,就隨他們?nèi)�,為政者不要沒事找事;老百姓不懂道理,就要教育他們,這是為政者的責任。同理,孩子聽話,父母就不要這也不是那也不對的挑剔;孩子不聽話,父母就要好好地對他進行教育。斷句斷錯了,就變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了。是孔子說錯了嗎?不是!是你自己斷錯句了。
至于老子說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知,強其骨”一句,心本是人的意念活動,減少意念活動,你的丹田之氣就能充足;知是人的欲望,減損你的欲望,你的身體就能強壯起來。老子說的是養(yǎng)生之道,跟愚民政策,風馬牛不相及。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讀書求學,必須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才能奠定扎實的基礎。按中國的古禮,也就是周公之禮,小孩子六歲就讀小學,先從生活規(guī)范開始學起。八歲開始學字,也就是學六書;十八歲束發(fā),行冠禮以后入大學。因此《大戴禮記•保傅篇》中說:“古者八歲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jié)焉;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岸Y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是小藝;“詩書易,禮春秋”六經(jīng),是大藝。傳統(tǒng)教育中的小學階段,是先學習做人以及如何生活,然后再傳授知識,學習六藝;最后才是六經(jīng)的大學之道,這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教育走的路線。
生活規(guī)范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子游在《論語•子張篇》中說的“灑掃、應對、進退”,不要小看這六個字,它既是生活教育也是人品教育,是中國文化教育一貫的傳統(tǒng)。我們今天提倡的生活教育,大多是與職業(yè)、賺錢相結(jié)合的技能培訓,與傳統(tǒng)的生活教育是兩回事。小孩子嬌生慣養(yǎng)的多,特別是富家子弟,家里都有傭人,他們自己哪里會灑掃庭除�,F(xiàn)代人不會掃地、抹桌子的多得很,掃把亂揮搞得塵土飛揚,一塊臟布越擦越臟。連最基本的灑掃庭除都不會,今后他們?nèi)绾蚊鎸ι钅兀?br> 應對之事就更成問題了。常有這樣的孩子,你問他:貴姓?他就回答:我貴姓某。府上哪里?他會說:我府上某地。應對的禮儀根本不懂。至于進退就更難了,一件東西該不該拿、一件事情該不該做,這些都是大學問,小的時候就要開始教。如見到長輩如何問候、到親友家拜訪,該站還是該坐,站在哪里、坐在哪里等都要教育。現(xiàn)在這些都沒有了,小孩子見到長輩一聲不吭,到客人家里拉抽屜、開柜子,沒有一點規(guī)矩,可見我們的小學教育大有問題。
傳統(tǒng)的小學要教授文字,除了上面提到的訓詁、句讀以外,還要學習漢字的結(jié)構(gòu)和起源,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六書之學。在形聲義三方面,給小孩子打好文字基礎。這方面的教材,周朝用《史籀篇》,秦漢用《倉頡篇》,以后出來《急就章》,六朝以后用周興嗣的《千字文》。
此外,小學階段還要接受“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小六藝教育,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禮是生活規(guī)范,樂是藝術,射是射箭,相當于今天的健身,御是駕車,相當于今天的軍訓;書是文字和書法,數(shù)是數(shù)學,相當于今天的自然科學。可見,傳統(tǒng)小學教育的內(nèi)容絕對不比今天少,可能還更全面�?上В帕嚨膫鹘y(tǒng)教育今天已經(jīng)沒有了,在日本還有點依稀仿佛的影子,日本人將其轉(zhuǎn)變?yōu)椤鞍说馈�,即茶道、藝道、花道、書道、劍道、棋道、柔道和空手道,作為八個文化傳統(tǒng)保留下來了。
小學期間,行有余力的可以讀“四書”,但是老師一般不開講。什么時候開講呢?要根據(jù)學生的程度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般是要到大學階段,老師才詳細講解四書中的道理。四書是《大學》《中 ……(未完,全文共6989字,當前僅顯示245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三字經(jīng)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