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網絡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與改革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深刻地受到來自網絡化時代的沖擊。如今你可以足不出戶而知曉天下事。網絡作為一種技術手段,也對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教學模式上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今,無論何種語言作為信息的一種載體,都已經在網絡化的信息通路上實現了高速傳播。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發(fā)展,一方面在內容上逐漸地認識到要充分地以英語的實踐性要求為指導思路,另一方面更要在技術手段上充分地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最終達到目的和手段的統(tǒng)一。
1.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外語水平,滿足高素質人才對外語應用的急迫需求。那么,什么是外語水平(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呢?拉多認為外語水平由知識和技能兩部分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590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式。在以上認知能力的基礎上,以實踐性為主要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是改革的主體內容。大學英語教學事業(yè)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四份大綱。第一份是198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教學大綱》。這份大綱的突出之處在于只規(guī)定了語法教學內容,而沒有詞匯表,更勿論其他。而85《大綱》和86《大綱》,強調了語言是交際工具這一語言觀,認為學習英語就是學會用英語進行交際。99《大綱》對教學目標作了明確的闡述: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從這幾個大綱的變遷來看,教育界逐漸認識到語言作為一種基本的應用工具所應該具備的實踐性要求,并且99《大綱》明確地提出了適應這種要求的具體目標。在網絡化時代到來之際,這種觀念上的轉變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并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還應當提供“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應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是因為在網絡化時代,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涉及知識面已經遠遠超越了在英語講授課堂上所能提供的范圍。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主體,一方面要把外語應用的基本知識傳輸給學生,即提高學生應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引導學生真正地把外語當作一種工具以更好地學習其他知識。在這個認識基礎上,網絡化的技術手段應用在英語教學的改革上將產生變革性的作用。
2.網絡英語教學模式
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英語教學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良好的網絡硬件環(huán)境;柔性化、人本化的軟件環(huán)境;具備良好英語專業(yè)素質和熟練掌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教師隊伍。從目前中高等院校的現狀來看,第一個條件基本具備,并且仍在加大投入,大學生擁有計算機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而軟件環(huán)境還相對落后,一是豐富的網絡資源還沒有開發(fā)出來,二是英語教學的專業(yè)課件制作水平還很差;適應網絡時代要求的教師隊伍還很薄弱,一方面具備豐富英語教學經驗和專業(yè)知識的教師,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操作水平略顯不足,另一方面年輕教師雖然在計算機操作上稍強,但是又不具備豐富的英語教學經驗,并且這方面的人才總體上還是稀缺的。
在改革實踐中,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英語教學有以下幾種模式:首先是以課堂為主,計算機教學(comˉputer aided instruction)為輔。這種英語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式的老師講授,不同于傳統(tǒng)的是,多了計算機網絡的輔助工具。隨著大學英語教材的開發(fā),老師不但要靠_、板書等形式傳授知識,還利用計算機數字化技術,把這些信息更直觀地用多媒體形式表現出來,比如說由原來的聽力磁帶到現在隨時可以在網絡上上載或下載聽力教材,由原先的板書到直接視頻教學,不僅大大提高了效率、擴大了信息量,并且內容也由老師單純地進行填鴨式的灌輸到引導性地幫助學生進行輔助學習(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使得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增強,同時又能保證知識要點的及時傳達。其次是計算機教學為主,課堂教學為輔。這種教學模式以計算機網絡教學為主,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課堂輔導,對知識要點或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答疑或講解。這種教學模式面向的是具備一定英語基 ……(未完,全文共3279字,當前僅顯示165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大學英語教學論文--淺議網絡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