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課題的現(xiàn)實背景及意義
二、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綜述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四、指導思想
五、課題研究實施的措施和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八、思考與建議
九、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2、有一支強有力的研究團隊
十、實驗成果表述形式:結題論文
……
初中學生學習適應性差異及對策研究
一、課題的現(xiàn)實背景及意義。
當今的中小學生正是開創(chuàng)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他們承擔著歷史賦予的重大而艱難的歷史責任,這就需要他們不僅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和文化素質,更需要有較強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身心素質。中小學生在校期間能否適應學習環(huán)境、順利完成學業(yè)、提高和發(fā)展智力、形成健康的人格,將會直接影響到對將來社會適應能力,教育實踐中,學習適應問題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是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把學生情感因素及適應性的培養(yǎng)_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及學習的適應性,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的學校教育打下基礎。
學習適應性指克服種種困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一種傾向。也可以說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差異是學生學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師教學最重要的內容和目標之一。我國關子中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69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發(fā)展學生的潛能、了解學生的需求、掌握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差異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必須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必須體現(xiàn)出尊重和關愛,關注個體的促進和需求;科學發(fā)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建設新型國家的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高水平創(chuàng)新人才作為發(fā)展科學的基點,而學校真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而是面對應試教育的“書呆子”。必須體現(xiàn)對人的價值的表現(xiàn),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xiàn);必須關注人的主觀能動性,開發(fā)人的主體精神。
五、課題研究實施的措施和方法。
1、調查對象的選�。翰扇‰S機抽樣的方法,調查本校七年級三個班的學生作為整體樣本,進行一年的課題追蹤研究,共計 180人,男生 92 人,女生 88 人。
2、調查工具的確定:選用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周步成教授主持修訂的《學習適應性測驗(ATT)》量表對七年級學生進行測驗,共150個問題,分學習熱情、學習計劃、聽課方法、讀書筆記方法、學習技術、應試方法、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朋友關系、獨立性、毅力和心身健康、回答慣性、原因歸屬、學習方式(認知型)、學習方式(記憶型),實際調查、在家學習時間、睡眠時間、煩惱、要求標準等17個內容量表。每一題給予是、非答案各一個,供學生選擇,學生在主試教師的指導下按規(guī)定時間當場填寫完成。
3、測試數(shù)據(jù)的處理:測試后,將各學生的測試答案輸入計算機,進行ATT測驗,以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樾�,比較學習成績高低兩極端組在本測驗各內容量表,分量表及全量表的差異,發(fā)現(xiàn)高低兩極端組在各量表之得分,確有顯著差異存在,可知尚具建構效度。教師根據(jù)計算機輸也結果,即可全面掌握全班學生的特點或傾向性,了解學生在各內容量表、分量表及整個測驗中的測試結果,根據(jù)標準分的高低分成優(yōu)、中、差三個等級,有利于教師制訂個別和團體的指導計劃。
4、對七年級學生輔導個案探討。
(1)引起學生動機,提高學習熱情。
學習動機一般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前者靠內部學習興趣或對知識好奇性引起的學習積極性,后者是依靠賞罰、競爭等外部刺激來引起學習積極性。
(2)制訂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
學習的好與壞與學習方法有很大關系。學習方法包括很多方面,聽課方法、應試方法、記憶方法還有時間安排方法等。
(3)培養(yǎng)學習毅力,提高學習效率。
要提高學習效率必須有堅強的毅力。影響學習毅力的因素有學習內容、性格和心身健康等。培養(yǎng)毅力,首先要培養(yǎng)堅毅的性格,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安定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要有規(guī)律,還要注意增強體質。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及人員分工。
完成本課題時間為一年。
1、準備階段:2009年 9 月——2009年 11 月(2個月)
根據(jù)課題的性質,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1)召開全體課題組成員會議,商討課題研究試驗方案。
(2)課題組各成員填寫自己對本課題的認識。
(3)起草試驗方案交課題組成員討論,召開課題試驗方案證。
2、實施階段:2009年 11 月——2010年 11 月(1年)
邊計劃、邊討論、邊學習、邊實施、邊研究、邊小結。
在實施期間3—5次交流研討。
搜集關于本課題的典型課例、典型個案。
3、
總結階段:2010年 11 月——2010年12 月(1個月)
按照試驗方案進行總結,整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
論文等,整理典型案例等,將此教研課題編輯成一套成果匯編集,為進一步擴大試驗研究的成果做準備。
課題組人員分配: ……(未完,全文共3861字,當前僅顯示195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初中學生學習適應性差異及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