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畢業(yè)相關/畢業(yè)論文/文教論文/通信/>>正文

畢業(yè)論文:試析網絡暴力

發(fā)表時間:2013/5/11 20:22:24
目錄/提綱:……
一、認識網絡暴力……………………………………………04
(一)網絡暴力的表現(xiàn)形式…………………………………………04
二、網絡暴力產生的原因……………………09
(一)網民素質低下………………………………………………09
(二)網絡“匿名性”的庇護…………………………………………09
(三)“把關人”責任缺失…………………………………………10
三、網絡暴力的解決對策………………………………11
(一)聯(lián)合傳統(tǒng)媒體,強化輿論引導………………………11
(二)“事后審查制”規(guī)范“把關人”………………………12
(三)完善網絡立法……………………………………………13
(四)網絡實名制……………………………………………………14
一、認識網絡暴力
(一)網絡暴力的表現(xiàn)形式
(二)網絡暴力的特點
二、網絡暴力產生的原因
(一)網民素質低下
(二)網絡“匿名性”的庇護
(三)“把關人”責任缺失
(四)網絡立法欠完善
三、網絡暴力的解決對策
(一)聯(lián)合傳統(tǒng)媒體,強化輿論引導
(二)“事后審查制”規(guī)范“把關人”
(三)完善網絡立法
(四)推行“網絡實名制”
……

題目:試析網絡暴力
院(系)    文學院   
專 業(yè)    廣播電視新聞學  
屆 別    2012屆  

摘 要
隨著網絡的流行,有一種新型的暴力形式悄然而生,現(xiàn)階段它正以愈演愈烈的姿態(tài)沖擊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就是網絡暴力。通常,網絡暴力參與的網民數量眾多,聲勢浩大,很容易給當事者造成精神和生活雙層面的困擾。網絡暴力根源很多:部分網民素質低下,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滯后以及網絡的匿名性等等。有人建議借助網絡實名制來消除網絡暴力的產生和泛濫,但是,這樣一來網絡的匿名特征和_精神難免會受到損害。不過,“前臺匿名,后臺實名”的手法盡管操作難度較大,但相信它對遏制網絡暴力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暴力 表現(xiàn)形式 原因 對策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network, there is a new form of violence born quietly, at this stage it is intensified attitude to the impact of peoples daily lives, it is the network of violence. Typically, the network of Internet users in the large number of violent, massive, it is easy to create parties and living the spirit of two-level problems. Many network root causes of violence: the low quality of some users, the rule o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1251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現(xiàn)階段它正以愈演愈烈的泛濫姿態(tài)沖擊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就是網絡暴力,F(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耳聞目睹過暴力現(xiàn)象。正是因為網絡暴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肆意泛濫,對網絡暴力的研究才顯得如此迫切。
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絡事件,在網上發(fā)表具有攻擊性、_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的現(xiàn)象即為“網絡暴力”,這也正是本文將著重研究的中心議題。從這個概念看,究竟是什么助長了網絡暴力成長的氣焰呢?是網民自身的素質問題,還是缺乏監(jiān)管的網絡環(huán)境所致?本文將在分析網絡暴力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將從網名、網絡、立法等多個層面探討網絡暴力的解決對策,進行以期對消除網絡暴力有所幫助。
近來,“網絡實名制”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它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呢?是否解決網絡暴力只有“網絡實名制”這樣一條出路?盡管已經有國家,比如韓國,已經雷厲風行的開始實行“網絡實名制”,我們仍然需要重新審視不同國情下對相同性質事件的不同處理方式。只有帶著這樣的想法,才有可能將“網絡暴力”可能帶來的傷害降至最低。


一、認識網絡暴力

(一)網絡暴力的表現(xiàn)形式
到目前為止,“網絡暴力”依然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為了下文的分析更加順利的進行,將在文章開頭對網絡暴力的表現(xiàn)形式做出做大限度的概括,明確了什么樣的事件屬于“網絡暴力”范疇,也就完成了對“網絡暴力”的界定。
1.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絡事件,在網上發(fā)表具有攻擊性、_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銅須門”了。2006年4月12號深夜,一個網名為“鋒刃透骨寒”的網友在網上發(fā)布了一個帖子,他在帖子中悲憤地述說了自己結婚六年的妻子與網名為“銅須”的男子發(fā)生了一夜情。這個帖子一出現(xiàn),立即在網絡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從貓撲網到天涯網,再到門戶網站,對網友“銅須”的道德譴責鋪天蓋地席卷而來,聲討“銅須”的帖子貼滿了各大論壇。通過“銅須門”事件我們看到,廣大參與討伐的網民在對“鋒刃透骨寒”發(fā)布的帖子的真假加以辨別查證之前,便頭腦發(fā)熱地圍觀,群起攻之,喊殺聲一片,隨性發(fā)布攻擊性侮,辱性的言論。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沒能看到有理智的人站出來為冷靜分析事件始末,更沒有任何一個人敢于“倒戈”站到事發(fā)當事人一邊,為之作申辯。網名們眾志成城,發(fā)揮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得一見的團結精神槍口一致對外。最終,“銅須”小華的真實身份在眾網民的努力下終于浮出水面,他是燕山大學計算機專業(yè)大四的學生。不僅他的學習生活受到很大的消極影響,小華所在的學校也因此次沸沸揚揚的銅須門事件受到牽連,當時正值06年招生前的一個階段,網絡惡炒給學校的聲譽造成很大的影響。通過對“銅須門”事件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絡事件,在網上發(fā)表具有攻擊性、_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的事件可界定為網絡暴力。
2.網民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
網絡暴力發(fā)展到后來,當事人的隱私權遭受侵犯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案吒柏埵录本褪堑湫桶咐。從網友“碎玻璃渣子”在網上貼虐貓組圖到虐貓事件的拍攝地點、虐貓當事人王玨的私人信息、事件參與者王某、李躍軍等人的信息一一浮出水面,只不過6天時間。網友人肉搜索的效率之高實在令人稱奇,甚至可以說完全不亞于警方的辦案速度。當然,我們必須明確,無論虐貓事件的當事人是否因為虐貓舉動而需要接受法律制裁或者道德譴責,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都應該享有隱私權的保護。可是當時網上喊殺聲一片,不要說隱私權了,就連他們的生命權也是頻頻遭受威脅。后來,當事人王玨也在公開道歉信中稱,因此事她自己以及親友均受到很深的傷害。我們還可以通過“高跟鞋虐貓事件”重新審視一般情況下對“網絡暴力”的通俗理解,網絡暴力不僅僅指發(fā)表侮辱性言論對公民的精神造成損害的現(xiàn)象,它還包括網民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對其造成更危險的潛在威脅。因為可能將存在網絡中的隱形的傷害直接轉化為現(xiàn)實中活生生的威脅。一旦當事人的私人信息被披露,隱私權遭到侵犯不說,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都可能遭受行動和言論的侵擾,最終導致人身權利受損等等。說到這里,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國網絡暴力第一案”不得不再度被提及。2007年,北京某公司年輕女白領姜巖跳樓身亡。她在博客中將自殺原因歸咎為丈夫的不忠,并在博客中披露了丈夫王菲的姓名、工作單位地址及王菲與案外女性的合影照片。由此,王菲遭到網友的人肉搜索,個人信息逐漸被披露。許多網友甚至以謾罵來表達對王菲及其家人的譴責。個別激憤的網友竟然到王菲家進行騷擾,在墻壁上刷寫“逼死賢妻”、“血債血償”等標語。 我們完全可以從“中國網絡暴力第一案”中看到,網絡暴力事件一旦惡化,人肉搜索必將緊隨其后,當事人甚至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遭受活生生的侵擾,以至人身權利受損也就不在話下。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但是法律體系卻處于亟待完善的程度。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網民們可能已經習慣了一些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原則不相符的事件并且也因無可奈何而漸漸習以為常了?墒蔷W民在網絡世界中卻掌握了話語權,一旦讓他們發(fā)現(xiàn)任何違背道德、違反法律的事情,網民的情緒就會像打了雞血一樣群起攻之,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實踐自己的發(fā)言權,不是先冷靜的過問事件的真相,更不是在所有人都盲目攻擊一方的時候去窺探事件內幕,而是單純以泄憤的情緒在揮霍自己的“發(fā)言權”。網絡事件一旦惡化,往往接下來的就是人肉搜索,網名們不只滿足于對當事人的謾罵攻擊,他們還要揪出真兇,充當審判者,對當事人進行制裁,這就是網絡暴力的發(fā)展進程。

(二)網絡暴力的特點
上文對網絡暴力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在此基礎上,有必要對網絡暴力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只有對網絡暴力更深一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找出網絡暴力產生的而原因,也才能更好的對解決網絡暴力獻計獻策。
1.語言的攻擊性和侮辱性
網絡暴力,顧名思義,有明顯的“暴力”傾向。但這種暴力不等同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暴力,它一開始就是通過口誅筆伐來施暴的。暴力參與者往往以一種偏激的情緒對一個事件(無論該事件是否為真實新聞)進行鞭撻,這種言論往往帶著十分明顯的攻擊性和侮辱性,并通常以當事者深受輿論壓力而遭致精神創(chuàng)傷而收場。讀者想必對2011年 的“李玫瑾事件”記憶尤深。藥家鑫殺人案開庭當晚,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央視《新聞1+1》節(jié)目中點評說,“他(指藥家鑫)拿刀扎向這個女孩的時候,我認為他的動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 ……(未完,全文共14773字,當前僅顯示351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畢業(yè)論文:試析網絡暴力》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