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宣傳/宣傳講話/>>正文

論中國新聞學的啟蒙和創(chuàng)立

發(fā)表時間:2006/2/19 15:06:44


  現(xiàn)代新聞學在中國經(jīng)歷了啟蒙和創(chuàng)立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有緊密的聯(lián)系,但在觀念體系上又有相當?shù)牟町。本文試對這個問題作一闡述。
  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中國新聞學啟蒙者們對新聞學的基本認識,那么梁啟超所講的“報館有益于國事”是最恰當不過了。那個時期的新聞學啟蒙者,無論在具體的政治觀點上有多大的分歧,儒家傳統(tǒng)中的實用理性,始終是他們從事新聞學啟蒙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市場經(jīng)濟、_理性、現(xiàn)代社會對精神交往的普遍需求等等問題,在他們的論述中或是空白,或是完全以中國的方式來理解。
  西方傳教士創(chuàng)辦的報刊在中國沿海城市出現(xiàn)以后,國人很自然地用中國的眼光看待這些外來事物。與這些事物最相近的是邸報,但邸報單純上對下的作用,新聞學啟蒙者們是不滿意的,于是又想到了太古采風、謗木諫鼓之類可以通上下的古訓。在他們的思維所能容納的范圍內(nèi),雖然所有人都認識到現(xiàn)代報紙“去塞求通”的作用,但在一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國度里,它的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647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來自中下層社會,不同程度地屬于新派人物,因而多少都偏重“下”這一方面。于是,通達民隱和教化百姓成為這些人思考現(xiàn)代報紙作用的重要方面,出現(xiàn)了“輔教化之不及”(王韜)、“對于國民而為其導向者是也”(梁啟超)等等論證。
  然而,即使在最激進的維新派人物那里,這種認識仍然是一種上對下的俯視。試看譚嗣同《湘報后敘》的結(jié)尾:“人之所以能喻志興事以顯其靈,而萬過于禽獸者,以其能言者耳。而喑之,而啞之,其去禽獸幾何矣。嗚呼,‘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周之所以亡也;‘不毀鄉(xiāng)!,此鄭之所以安也;導之使言,‘誰毀誰譽’,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吾見《湘報》之出,敢以為鄉(xiāng)民慶,曰諸君復何憂乎?國有口矣!痹谶@段論述中,新的關于人的社會本性的認識和周召公、鄭子產(chǎn)的治人之術融會貫通,嶄新的改革結(jié)論與古老的社會陰影相伴生。也許譚嗣同真的像有的評論者說的那樣,想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但他能夠達到的水平,卻是欲超出周召公、鄭子產(chǎn)而不得超出。其結(jié)論“導之使言”即白話“讓人說話”,“口”不屬于人,而屬于“國”。從民主政治角度講,這里的語態(tài)顯然顛倒了。
  與譚嗣同一樣,所有新聞學的啟蒙者都不是在追求個體心靈_的前提下,注意到現(xiàn)代報紙的。梁啟超的著名論文《論報館有益于國事》的結(jié)語,代表了這一代人的心態(tài):“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正是這種儒家士大夫的政治胸懷,使他們時時處處把現(xiàn)代報紙與“國事”聯(lián)系了起來,其邏輯推導雖然簡單,卻也頗具熱情。例如吳恒煒的話:“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緣起》)在這里,報紙的政治實用價值受到極大重視,現(xiàn)代報紙得以產(chǎn)生的整個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背景則被忽略了,以致對西方報紙在社會中地位的描述,出現(xiàn)了不少用中國的眼光看世界而帶來的差誤。
  王韜的《論日報漸行于中土》,是國人第一篇公開談論現(xiàn)代報紙的文章,開篇便流露出對《泰晤士報》政治作用的仰慕:“英國之泰晤士,人仰之幾如泰山北斗,國家有大事,皆視其所言以為準則,蓋主筆之所持衡,人心之所趨向也!边@種認識在激進的梁啟超那里,變得更走樣了:“懷才抱德之士,有昨為主筆而今作執(zhí)政者;亦有朝罷樞府而夕進報館者。其主張國事,每與政府通聲氣,如俄土之爭戰(zhàn),德奧意之聯(lián)盟,五洲之人,莫不仰首企足以觀泰晤士之議論”。(《論報館有益于國事》)《泰晤士報》的政治作用被他們過分夸大,并且所講的情形在西方正在成為歷史。當西方人開始鄙視政治與新聞業(yè)結(jié)盟的時候,在中國,它卻成為國人的政治理想。新聞學的啟蒙者們在認識上,與世界出現(xiàn)了明顯的時間差。僅就中國現(xiàn)代報紙的作用而言,也出現(xiàn)了歷史的錯位。當西方從政治報刊時期轉(zhuǎn)入商業(yè)報刊時期時,中國的報刊剛剛進入政治報刊時期,并且缺乏相應的新的經(jīng)濟_基礎。
  時代背景的異質(zhì),決定了政治(圖強、御辱、維新等等)在國人的新聞學啟蒙中必然居主導地位。王韜、鄭觀應、陳熾、陳衍等等關于設新報館、設洋文報館、西人報館只準用西字的論證,與其說是研究報業(yè),不如說是一種圖強御辱的政治活動。梁啟超、嚴復、譚嗣同、汪康年、吳恒煒、唐才常等等圍繞報館的“通”所展開的通上下(這是主要的)、通中外、開民智、造新民、監(jiān)督政府、出版_、第四種族等等議論,無不直接服務于維新運動。他們看到了世界大通,卻只想到這種世界性精神交往的趨勢與“國事”的關系,給予現(xiàn)代報 ……(未完,全文共5177字,當前僅顯示1818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論中國新聞學的啟蒙和創(chuàng)立》
文章搜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