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畢業(yè)論文/干部/組織講話/黨會報告/>>正文

如何提高領導干部能力與水平的講稿

發(fā)表時間:2006/10/13 17:18:04
目錄/提綱:……
一、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的內涵以及相互關系
(一)什么是領導者的素質
(二)什么是領導者的能力
(三)領導者的素質與能力的關系
二、領導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一)領導干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領導干部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三、提高領導干部素質和能力的途徑
(一)要加強理論修養(yǎng)
(二)加強道德修養(yǎng)
(三)加強思想修養(yǎng)
(四)加強群眾觀念
四、如何提高基層領導干部的威信
五、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
(一)互相配合,優(yōu)勢互補
(二)遵守正副職權力的運作規(guī)則
……

 。2006年10月10日)
  同志們:
  根據這次培訓內容的安排,今天上午就由我給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提高領導干部的能力與水平,在座的各位都是各鄉(xiāng)鎮(zhèn)、各單位、各部門的領導干部,是我們鹽津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堅實力量,我們坐在一起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交流,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通過互相的學習提高,增長才干,共同為我們鹽津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下面,我就根據這次培訓內容的安排,就如何提高領導干部的能力與水平進行交流,希望在座的各位多提意見。
  一、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的內涵以及相互關系
 。ㄒ唬┦裁词穷I導者的素質。“素質”這個詞最初見于生理學和心理學。“素”,即本來的、原有的意思;“質”,是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內在規(guī)定性。從初始的意義上講,素質是指人的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等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這種先天特點是人們在后天獲得知識、才能,形成品質、個性等生理和心理基礎。一個人的素質狀況,主要的不是取決于先天的稟賦,而是后天長期學習和實踐鍛煉的結果。因此,素質的含義被拓寬到了人的思想、道德、性格、氣質和能力等諸多方面,成為一個全新而又豐富的概念。今天所謂領導者的素質,就是指在先天稟賦的生理和心理基礎上經過后天的學習和實踐鍛煉而形成的在領導工作中經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礎條件和內在要素的總和。人們一般把領導者的素質分為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及領導和管理能力等。
 。ǘ┦裁词穷I導者的能力。通常,人們把領導者的能力定義為:與領導職務相適應的、能夠肩負起領導責任的主觀條件。或者說,是領導者基礎素質、思維方式、實踐經驗,以及對領導方法、技巧的把握程度在實施領導行為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領導者的能力是一種心理品質、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的綜合體現,是領導者綜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121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光桿司令、孤家寡人,那樣的話,他就不再是領導者,而可能成為獨裁者、暴君,或者什么都不是。
  領導者能夠得到被領導者的認同、支持和追隨,與其所具有的品格、能力和擁有資源的狀況是分不開的,這是因為人們這所以愿意自覺自愿地服從和追隨某個領導者,是由于這個領導者代表了他們的愿望和要求,并且能夠帶領他們通過切實的行動實現自己的利益要求和信仰追求。與此同時,領導者也決不能一意孤行,而必須學會與被領導者的互動。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相互激發(fā)、相互鼓舞、共啟愿景,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志同道合,共創(chuàng)未來,這樣,一種新興的真正意義上的領導就產生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者的能力并不只是領導者自身的能力,而是一種領導者與下屬和群眾的互動力。從根本上說,真正的領導能力就是充分發(fā)揮下屬和群眾力量的能力。離開了人們的主體作用和偉大力量,任何領導者都無法創(chuàng)造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領導者的能力只能通過被領導者體現出來。被領導者越是能夠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就越說明領導者的能力是卓越的。反之,如果只是領導者在忙,而下屬和群眾只是被驅使的對象或者索性只是看客而已,那么,不管這個領導者是多么能干,他都算不上是一個真正有能力的領導者。
  第四,領導者的能力是領導與管理能力的結合。領導者需要專業(yè)化,但領導者的專業(yè)化不是業(yè)務員或者專家、學者式的,而是一種“雙內行”式的,即:他應當既是業(yè)務方面的內行,更是領導和管理方面的內行,而且業(yè)務方面的內行最終也是服從和服務于成為領導和管理內行的。所以,有時有的領導者并一定是業(yè)務方面的內行,可是照樣能夠成為有效的領導者。但是,如果他是一個領導和管理方面的外行的話,那他就絕對不可能成為成功的領導者。
  我國的領導理論和領導實踐的發(fā)展,一方面需要剛性的科學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柔性的文化領導。而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恰恰也是我國的優(yōu)勢。
  總之,管理者以事為中心,以人為工具;領導者以人為目的,促進人的全面_發(fā)展;管理者經常想到的是利益、目標、任務、工作;領導者則要超越管理,引導人們關注價值、愿景和使命、意義。管理者經常要問,我們的目標和任務是什么?領導者則經常倡導:我們的追求、信仰、愿景和使命,F在,我們要樹立科學發(fā)展觀,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要求我們的領導者要多一些領導理念和領導能力。
  雖然領導和管理有那么多的不同,但是顯而易見,對領導者來說,領導和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領導者必須同時兼?zhèn)溥@樣兩種能力。同時,一個領導或管理活動過程也需要達到兩者的平衡。所不同的是,由于領導者面臨的環(huán)境、所處的地位等不同,兩者的側重點應當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在領導班子中,一把手應當偏重領導,而副職則應當偏重管理。而在一個特定的組織中,處于高層的領導者顯然應當偏重于領導,處于中層的領導者則應當偏重于管理。
  第五,當今領導者的核心能力是學習創(chuàng)新和超越自我的能力。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開始進入一個知識經濟的新時代。知識經濟的社會應當是學習型社會,領導者也應當是學習型領導。學習是領導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習不僅是要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習新思想、新概念。學習的目的不是鞏固原有的經驗和理念,而是為了發(fā)動變革,為了進行創(chuàng)新,為了超越自我。因此,今天所說的學習能力,而是批判、否定的揚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的能力就是接受新生事物、超越自我、走向變革創(chuàng)新的能力。
  當前,作為領導者,要學會領導,從某種層面上說,就是學習應對變化。而應對變化則必須自己要有勇氣而且有能力與時俱進,率先作出變化;同時,還要能夠影響下屬、群眾乃至整個團隊、整個社會認同這種變化、適應這種變化,共同踏上新的征程,創(chuàng)建新的事業(yè)。這就需要構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
 。ㄈ╊I導者的素質與能力的關系。第一,領導者的能力是其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領導者的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素質基礎上的。領導者的素質是有由多方面構成的,主要有政治素質、道德品格素質、業(yè)務知識素質、心理身體素質等。這些方面的狀況如何,往往會對領導者的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比如領導者的決策能力,必然會受到自己知識、學識、見識和價值判斷乃至自信心、意志力和決斷力等心理狀態(tài)的深刻影響。領導者的知人善任能力也會受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格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深刻影響。比如,能不能識得真正的人才,有沒有胸懷容納人才,這些就與領導者的基本素質狀況有很大的關系。第二,領導者的能力是其綜合素質的外化過程。領導者的素質是內在的,能否將素質轉化為一種有效的領導力,取決于領導者的能力。實際上,領導者的能力就是其綜合素質的外化過程。這個過程大體上需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一是“修己—安人”。作為領導要想領導別人、管理別人,必須先學會領導自己、管理自己。中國古代的說法叫做“修己安人”,“修己”在前,“安人”在后。“修己”就是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安人”就是發(fā)揮自己的領導能力,二者統一于“以身作則”。二是“適應—互動”。就是使領導者的綜合素質適應于環(huán)境、適應于被領導者,然后在適應的基礎上產生良性互動。適應在前,互動在后。先適應、回應,然后實現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相互認同、互相激發(fā)、互相鼓舞、良性互動。三是“改造—創(chuàng)新”。先改造,在適應和互動的過程中,逐漸改造環(huán)境,改變被領導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乃至其價值觀,提升團隊合作力,共同創(chuàng)新發(fā)展,共創(chuàng)輝煌事業(yè)和美好未來。第三,領導者的能力是一個不斷提升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領導者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一個不斷提升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F代領導者最需要具備的能力,就是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二、領導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ㄒ唬╊I導干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領導干部應具備“五種素質”和“四種精神意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才是真正的領導干部,才能在工作中發(fā)揮領導作用。
  五種素質:
  1、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在領導實踐中的體現,重點表現為領導干部具有什么樣的權力觀、價值觀、政績觀、發(fā)展觀。一是正確的權力觀。領導干部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正如_同志所提出的,要做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以及“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領導干部應正確地看待和運用權力。一方面,權力來自于廣大群眾,決策必須反映廣大群眾地根本利益。其檢驗標準如_所提出的“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 ……(未完,全文共18942字,當前僅顯示340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如何提高領導干部能力與水平的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