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wǎng)>>文化/宣傳講話/>>正文

屈原“蘭草情結(jié)”的文化層意蘊

發(fā)表時間:2011/7/20 16:55:43

屈原“蘭草情結(jié)”的文化層意蘊

蘭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故有“花中君子”之譽;蘭花葉態(tài)優(yōu)美、花姿嬌媚、香馥幽異。是我國名貴花卉之一。楚國大夫屈原,他“明于治亂,嫻于辭令”,為官正直卻屢遭小人陷害。耐人尋味的是,流放途中的屈原卻對草木一往情深,他的作品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關(guān)于香草花木的描寫,特別是蘭花的描寫,《離騷》一篇竟“言蘭者十”,《九歌》十一篇中就有七篇言蘭花的。那么屈原“蘭花情結(jié)”的文化底蘊是什么呢?本文試著從屈原的作品來分析其“蘭花情結(jié)”所表現(xiàn)出的文化意蘊層。

一、屈原的作品所提到的植物中“蘭”出現(xiàn)頻率最高。古今學(xué)者都注意到屈賦中多詠蘭的現(xiàn)象。并視其為一大特色在楚辭研究方面頗有成果的張崇琛先生,在其《楚辭之“蘭”辨析》一文中對“蘭”作過專門的具體的統(tǒng)計:“《楚辭》中‘蘭’字凡42見。其中《離騷}10見。《九歌》11見,《九章》2見,《招魂》6見……若以類分之,則‘秋蘭’3見,‘蘭芷’7見,‘椒蘭’2見……都25類!睆摹冻o》這一現(xiàn)象我們可知,蘭文化已_到屈原生活的各個側(cè)面,甚至于他的心靈世界之中了。
在屈原作品中“蘭”有指示地理位置的作用。如《離騷》“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中,“蘭皋”指長有蘭花的水邊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849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特點。那么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蘭文化”意蘊是什么呢?首先,屈原將“蘭”作為理想人格的象征!峨x騷》開頭云:“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睌⑹鲎约杭染哂忻赖拢志哂虚L才,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加上講求整飾,用香草香花的采摘、佩戴,比喻自己從少年時代開始就“博采眾善,以白約束”,“集古今之美以服躬”,通體芳潔,成為一具最完美的人了。這里的蘭就是通過象征的手法表述自己理想的人格追求!皶r曖曖其將罷兮,結(jié)幽蘭而延佇”中的“結(jié)幽蘭”就是把幽蘭的佩作為結(jié)好之物贈給自己理想中的人,這里的幽蘭就是一種圣潔、理想人格的象征!爸^幽蘭其不可佩”中的“蘭”則成為屈原觀察周圍人物。判斷好壞是非的標準。
其次,屈原將“蘭”用來表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峨x騷》結(jié)尾云:“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說明屈原執(zhí)著追求的目的是為了“為美政”。作為屈原的政治理想,“美政”包括兩方面:“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奔磁e賢授能,修明法度。二者之中,又以舉賢授能為前提。所以,一篇《離騷》所表現(xiàn)的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主要表現(xiàn)在求君之賞,求君明鑒,求君信任,求君任用。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追求,《離騷》用男女愛情暗喻君臣契合,用求女來表現(xiàn)求君。
這樣蘭花就成了他“政治愛情”的信物:“時曖曖其將罷兮,結(jié)幽蘭而延佇!薄丈珴u漸昏暗而余光將盡,我編結(jié)著幽蘭仍然久久地期待。他是那樣的一往情深,又是那樣的失望悲傷!聞一多注:“結(jié)蘭者,蘭謂蘭佩,結(jié)猶結(jié)繩之結(jié)!w楚俗男女相慕,欲致其意,則解其所佩之芳草,柬結(jié)為記,以詒之其人!边@里的蘭是一種佩戴身上的裝飾品,所表達的是屈原的一種理想的追求。
第三.屈原將蘭用來表現(xiàn)所樹人才。《離騷》云:“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自敘培植出許多青年;最優(yōu)秀的如蘭、蕙,固然是培養(yǎng)的對象;就是較次的如留夷、揭車、杜衡、芳芷也沒有遺棄。
可見屈原培養(yǎng)的人才面很廣,他由左徒改任三間大夫之后,專心從事培育人才的工作。對此,他有很大的信心與人生失意后的期望:“冀枝葉之峻茂兮,愿立矣時乎吾將刈!币庵^:
希望它們枝葉繁茂,長得高大,待其長成之時,我將收獲而歸。但是,他又失望了:“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幽蘭、白芷都變得沒有馨香,香蓀、芳蕙也都化為茅荑!坝嘁蕴m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委厥美以從俗兮,茍得列乎眾芳。”——我還以為幽蘭最可依靠,誰知它華而不實虛有其表。蘭草拋棄美質(zhì)追隨世俗,只圖勉強地忝列于眾芳之中。他們變質(zhì)的原因,屈原也作過分析,第一,不肯自受修潔,無志向上;第二,拋棄美質(zhì),追隨世俗之好;第三,干進務(wù)入,百般鉆營,謀求升遷。屈原用蘭芷等芳草的變質(zhì)蕪穢,來揭露所樹人才的變節(jié)從俗,是一種非常經(jīng)濟而得體的表現(xiàn)方法,不僅表達了自己極度痛惜的心情,而且揭示了眾芳變質(zhì)的主觀原因;不僅再現(xiàn)了變節(jié)小人的種種丑惡,而且反襯出自己的高潔品質(zhì)。“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時俗的人總是隨波逐流的,又怎能沒有變化?看那椒蘭已經(jīng)是這樣了,更何況揭車與江離?屈原對這些變了質(zhì)的人給予無限的憤慨,似乎都是指他當初所培養(yǎng)的對象。

第四,屈原將蘭用來表現(xiàn)楚國政治的黑暗。如《離騷》
云:“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戶服艾以盈要(腰)兮,謂幽蘭其不可佩。”人們的愛憎固然不同,但這班黨人卻最為特異:他們要家家戶戶佩帶艾蒿滿腰間,反說幽蘭不可佩帶。整個社會黑白顛倒,賢佞側(cè)置,蔽美稱惡,溷濁幽昧。
這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即詩人被讒見疏的環(huán)境。
屈原作品中多次寫到自己滋蘭、紉蘭、佩蘭、刈蘭,同時又愛蘭、頌蘭,寄情于蘭,托蘭以諷,體現(xiàn)了屈原對蘭無比的愛和鐘情。在屈原的筆下,蘭既是一種植物,一種花卉;也是一種民俗,一種象征;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品格,一種理想。

三、屈原把蘭花作為一種象征物來寫與他個人感情和
生活實踐是分不開的原始氏族社會時期楚國先民對自然、植物無比的崇拜。古楚國是巫人聚居之地,也是巫風(fēng)熾盛之地。香草香木用于祀神的z-教性的典禮活動,使其與神結(jié)緣而在人們心目中神化。而蘭花是最香的草之一,自然是人們熟悉和知曉的對象了。作為一個詩人,“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并不是稀罕的事,所以屈原在《九歌》里,描寫了祭祀用的肉要用蕙草肴蒸、并用蘭草墊底(“蕙肴蒸兮蘭藉”);“湘夫人”出行與“湘君”約會時,要乘用桂木造的“桂舟”,舟上要用石菖蒲作“蓀撓” ……(未完,全文共4722字,當前僅顯示2385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屈原“蘭草情結(jié)”的文化層意蘊》
上一篇:蘭花的深層解讀
下一篇:舒城蘭花茶
文章搜索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