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網>>農民/國土/規(guī)章制度/其他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專題/>>正文

失地農民問題的根源是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發(fā)表時間:2006/1/9 18:14:38
目錄/提綱:……
一、失地農民的總體狀況
二、失地農民的就業(yè)和生活狀況
三、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
一是生活保障型
二是社會保險型
三是社會保險與生活保障結合型
四、解決失地農民問題的建議
一是使集體所有的土地在法律上取得與國有土地相平等的產權地位
二是保證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動用征地權
三是對農民給予公平的補償
四是完善征地程序,保證在征用農民土地過程中土地權利人有充分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一是建立健全失地農民再就業(yè)培訓機制
二是建立留地安置制度
……
一、失地農民的總體狀況
  一失地農民的數量
  我國非農建設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國家統(tǒng)計局**年在全國開展了失地農民的調查,調查以人均耕地面積畝以下的農戶為主要對象,共調查了戶。在這戶中,人均耕地在畝以上的有戶,約占調查總戶數的;人均耕地不足畝的有戶,約占,完全喪失耕地的有戶,約占。
  目前,中國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每年約萬萬畝,如果按人均畝地推算,那就意味著每年大約有萬到萬農民變成失地農民。年至年,全國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共萬畝,多數研究者估計,至少有萬農民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
  這里講的非農建設使用土地數量,是指依法使用的耕地,不包括違法占用的耕地。為了保護耕地,中央政府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但地方政府違規(guī)征占土地屢禁不止。據衛(wèi)星遙感資料,違規(guī)用地數量一般占用地總量的以上。許多專家估計,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農民的數量可能達萬萬人。如果違規(guī)用地得不到控制失地農民還要大大增加。
  二我國失地農民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郊區(qū),在一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失地農民人數也較多
  近年來,上海市共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742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前相當一部分處于失業(yè)和半失業(yè)狀態(tài)。無錫市失地農民中處于勞動年齡段的有萬人,其中有固定工作的占,沒有工作或只有臨時工作的占。
  調查表明,個失地農戶共有名勞動力,其中征地時安置就業(yè)的僅約占勞動力總數的;外出務工的約占;經營二、三產業(yè)的約占;從事農業(yè)的約占;賦閑在家的約占。
  三征地導致農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現象相當普遍
  土地被征用后,多數離城鎮(zhèn)較近的農戶,收入不同程度地有所增長,主要得益于有較多外出務工機會。有些農戶能較好地運用得到的補償資金自主創(chuàng)業(yè),生活穩(wěn)定并有所提高。然而失去土地后生活水平下降的現象卻相當普遍。收入減少的農產,大多是傳統(tǒng)農業(yè)地區(qū)的純農業(yè)戶。他們除了農業(yè)生產活動外,基本沒有其他的生產經營活動,耕地減少后收入自然也隨著下降。湖北的調查戶中約有的農產收入水平下降。河南開封縣調查戶中有收入水平下降。福建調查戶的生活水平下降幅度約為。陜西下降了。廣西下降了。江蘇調查戶中生活水平下降的農產約占。
  三、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
  一實行貨幣補償后,失地農民自行解決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等社會保險待遇,從總體上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
  在北京市自謀職業(yè)的失地農民中,自己繳費參加養(yǎng)老保險的不到/,而醫(yī)療保險和失業(yè)保險的參保率更低。無錫市失地農民參加各種養(yǎng)老保險的僅占失地農民總數的。
  二一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和大中城市為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進行了探索
  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被征地農民通過參加基本生活保障、養(yǎng)老保險等方式,已有萬人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其中符合條件的萬已按月領取。浙江省做法可歸納為三類:一是生活保障型。定位在最低生活保障與基本養(yǎng)老保險之間。實際操作中分檔確定繳費標準和待遇標準,如金華市個人繳費標準分別為萬元、萬元、萬元、萬元四檔,相應的月均待遇標準分別為元、元、元、元;保障資金由個人、所在村和政府共同出資。二是社會保險型。把征地后需要安置的人員統(tǒng)一納入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此種方法嘉興市市區(qū)已實行年,將被征地人員所需社保安置費用一次性劃轉勞動社保部門,統(tǒng)一納入城鎮(zhèn)職工養(yǎng)老保險。三是社會保險與生活保障結合型。辦法是:退休年齡段實行基本生活保障;勞動年齡段參加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未到勞動年齡段一次性發(fā)給征地安置補助費。
  以上三種做法各有特點。社會保險與生活保障結合型優(yōu)點突出,既可緩沖近期矛盾,對相對較少的超勞動年齡段人群專設生活保障予以解決;又著眼長遠對接,對較多的勞動年齡段人群按統(tǒng)一制度納入城鎮(zhèn)社保體系,還有利于減輕政府“托底”負擔和實現基金收支平衡。
  三失地農民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同樣的社會保障
  從各地情況看,失地農民中只有極少數能享受與城鎮(zhèn)居民同等的社會保障待遇。他們既有別于農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為一個邊緣_。他們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樣的社會保障,處于社會保障的真空地帶。失地農民由于在就業(yè)、收入等方面的不穩(wěn)定性,依托家庭保障模式越來越受到沖擊。許多家庭是靠征地款來維持生計,過幾年征地款“吃”完了,其最終結果往往是生活沒有保障。土地既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當前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著農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農民“種田無地、就業(yè)無崗、社保無份”,生活在城市的邊緣,在就業(yè)、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關政策,導致失地農民大量轉化為城市貧民,已影響到城鄉(xiāng)_。
  四、解決失地農民問題的建議
  失地農民問題引發(fā)的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真正的原因是我國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F在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計劃經濟時代,其主要特征是政府用行政命令代替市場機制,由集體土地變?yōu)閲型恋氐倪^程不是一個平等的產權交易過程,基本上是一個行政強制性的過程。低價征用農民的土地,是當前農民利益流失最嚴重的一條渠道 ……(未完,全文共5932字,當前僅顯示2083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失地農民問題的根源是土地征用制度存在重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