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提綱:……
一、引言
二、文獻回顧
三、研究方法與變量的選擇
(一)結構突變檢驗理論模型
(二)Bai-Perron結構突變模型(假設存在k個結構突變點)
(三)Bai-Perron結構突變理論統(tǒng)計量
(四)Bai-Perron結構突變檢驗步驟總結
(二)行為均衡匯率法及其變量選擇
四、實證研究
(一)變量選擇及數(shù)據(jù)來源
(二)實際有效匯率結構突變檢驗
(三)不考慮結構突變協(xié)整分析
(四)考慮結構突變協(xié)整分析
五、基于結構突變檢驗的人民幣均衡實際匯率與匯率失調問題的重新測算
六、結論、政策建議以及存在的問題
……
論文:人民幣均衡實際有效匯率及其失調問題的重新研究
——基于結構突變的視角
摘要:盡管一系列宏觀經濟沖擊、_改革和政策調整,特別是2005年7月開始的“匯改”。使得人民幣匯率的數(shù)據(jù)生成過程(DGP)很可能會發(fā)生結構性突變,但至今為止,絕大部分均衡實際匯率及其失調問題研究均沒有考慮到結構突變的問題,極少數(shù)注意到了結構突變問題的研究也大多主觀設定結構突變點。有鑒于此,本文應用Bai-Perron提出的內生多結構突變點檢驗方法,針對2000.01-2008.02的月度數(shù)據(jù)重新對均衡實際匯率及其失調問題進行了估計,實證結果顯示:1.樣本期間的人民幣匯率的確發(fā)生了結構突變,但仍為單位根過程,進一步地對比研究更發(fā)現(xiàn),在不考慮實際有效匯率結構突變的情況下,
財政政策(政府支出)、開放度以及貿易條件與人民幣均衡匯率存在顯著的長期均衡關系,但是在考慮結構突變時貿易條件變量則并不影響均衡匯率;2.外匯儲備不論是在考慮結構突變還是未考慮結構突變情況下,統(tǒng)計上均不顯著,均不能影響均衡匯率;3.分別估計出不考慮結構突變和考慮結構突變情況下的均衡匯率,得出考慮結構突變情況下估計出來的均衡匯率與實際有效匯率指數(shù)的動態(tài)變化更加接近,誤差更;4.始自2005年7月開始的匯率制度改革引起的匯率持續(xù)上升,導致2007年開始出現(xiàn)匯率高估趨勢,這說明匯率不能盲目的持續(xù)上升,應適當加以控制。
關鍵詞:均衡實際匯率;實際有效匯率;結構突變;匯率失調
Abstract: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affection caused by macro economy, structural reform, adjustment of policy, and especially the e*change rate reform started in July 2005 makes it possible that the DGP of RMB e*change rate will take structural changes. But up to now,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 on equilibrium real e*change rate and its misalignment is carried out disregarding
……(新文秘網(wǎng)http://120pk.cn省略158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e July 2005 with the continuously going up of the e*change rate results in the trend of high estimation of e*change rate that stated from 2007 which e*plains the reason why e*change rate cannot be kept on a rise but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regulated.
Key word:Equilibrium Real E*change Rate;Real Effective E*change Rate;Structural Change;E*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一、引 言
近年來,人民幣均衡匯率及其失調問題已經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文獻,但至今為止,幾乎所有的研究尚沒有從結構突變的角度來對此進行研究,事實上,一系列宏觀經濟沖擊、_改革和政策調整,特別是自2005年7月21日開始的“匯改”以來,使得人民幣匯率的數(shù)據(jù)生成過程(DGP)很可能會發(fā)生結構性突變。有鑒于此,本文應用Bai-Perron(1998,2003)提出的多結構突變檢驗方法,重新對均衡實際匯率進行了估計,力圖在考慮到實際有效匯率在樣本期間內發(fā)生結構突變的情況下,均衡實際匯率大小是否會發(fā)生改變?失調程度是否因此也發(fā)生了改變?匯率制度的改革所引致的結構突變是否會緩解匯率失調問題?或者是否引起了新的問題?
由于本文研究視角與研究方法的改變,其目的是希望探討在其結構發(fā)生突變的情況下,使得結構突變檢驗由外生化轉變?yōu)閮壬˙ai-Perron多結構突變檢驗),克服以往主觀設定結構突變點位置的缺陷;除此之外,本文還希望進一步地探討能否應用變結構協(xié)整方法建立人民幣均衡實際匯率模型來分析其失調情況,更具體的研究目標則是希望探明,是否由于結構突變的存在,某些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可能會消失,而某些變量之間則有可能會出現(xiàn)新的長期均衡關系。
全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簡要評述人民幣均衡匯率估計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現(xiàn)狀;第三部分介紹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Bai-Perron(1998,2003)多結構突變檢驗理論模型以及人民幣行為均衡匯率理論模型;第四部分闡述數(shù)據(jù)來源和處理方法,并運用行為均衡匯率模型和多結構突變檢驗方法進行實證研究;第五部分人民幣均衡實際有效匯率失調程度的重新測算;第六部分為結論、對策建議以及研究的不足。
二、文獻回顧
關于人民幣均衡實際匯率的測算,國內外學者做了很多的研究,特別是自東亞貨幣危機以來,如張曉樸(1999)、Zhang(2001)、林伯強(2002)和張斌(2003)等。zhang(2001)、林伯強(2002)使用的是年度數(shù)據(jù),為了增加樣本的長度,他們采用了1990以前的數(shù)據(jù),甚至把樣本的起點提前到上世紀50年代,從而樣本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匯率_,而1980年以前的價格(包括名義匯率)在本質上只是政府計劃的一個工具,并不真正反映市場供求,所以,對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計算出來的結果,其可信度值得商榷。此外,張曉樸(1999)、zhang(2001)和林伯強(2002)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是2000年以前的,這樣,他們的研究結果只能提供東亞貨幣危機期間人民幣是否高估的信息,而對近10年來人民幣是否低估的情況特別是2005年7月“匯改”后人民幣均衡匯率失調狀況不能給出回答。除此之外,現(xiàn)有文獻對人民幣的均衡匯率和匯率失調的情況及其背后的經濟原因并沒有進行充分的分析,如Zhang(2001)實際上只討論了人民幣匯率當前失調的情況。而在數(shù)據(jù)方面,上述絕大多數(shù)數(shù)據(jù)均是年度或者至多是季度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的頻率和程度均值得進一步的拓展。
極少數(shù)研究也注意到了匯率的結構突變問題,譬如,王少平和李子奈(2003)考慮人民幣匯率數(shù)據(jù)生成過程是結構突變的單位根過程還是結構突變的趨勢平穩(wěn)過程,運用主觀設定結構突變點和CU SUM SQ方法對中國匯率的結構突變進行了研究,得到中國的匯率數(shù)據(jù)生成過程是結構突變的單位根過程;類似的,劉傳哲和王春平(2007)同樣也在主觀設定1988年和1993年為兩個結構斷點的基礎上,運用1982—2005的年度數(shù)據(jù),采用行為均衡匯率模型對人民幣均衡實際匯率進行了研究,得到基本經濟變量與人民幣均衡實際有效匯率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人民幣匯率在2002年以后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王黎明、萬里(2009)等也在主觀設定1993年為結構突變點,運用1980—2007的年度數(shù)據(jù)對人民幣均衡實際匯率進行了研究,估計出了將1993年作為突變點和不考慮突變點情況下的均衡匯率模型,得到考慮主觀設定結構突變點之后,基本經濟變量的系數(shù)絕對值變大。
盡管王少平和李子奈(2003)、劉傳哲和王春平(2007)、王黎明、萬里(2009)等考慮到宏觀經濟因素和匯率制度改革會使匯率數(shù)據(jù)生成過程產生結構性突變,運用結構變點理論進行了研究,但是主觀設定結構突變點位置會掩蓋真實的匯率動態(tài)變化過程,特別是當某些外界經濟沖擊和匯率改革較弱時,以致于匯率能夠通過自我調整機制恢復,而不會發(fā)生結構性突變,若仍然主觀設定結構突變點位置,將會得到不理想的結果。另一方面,王少平和李子奈(2003)、劉傳哲和王春平(2007)、王黎明、萬里(2009)等均采用年度數(shù)據(jù)進行研究,使得樣本范圍較小,得到的均衡匯率模型精確性下降。因此,王少平和李子奈(2003)、劉傳哲和王春平(2007)、王黎明、萬里(2009)等得到的結果難以令人信服。
據(jù)此,本文采用Bai-Perron(1998,2003)提出的多結構突變檢驗方法,將結構突變點位置檢測內生化,并且運用2000.01—2008.02最新的月度數(shù)據(jù),考慮實際有效匯率在所考慮樣本期間內是否發(fā)生結構突變以及具體結構突變點位置,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運用變結構協(xié)整方法和行為均衡匯率方法建立人民幣均衡實際匯率模型,重新估計出均衡實際匯率,并重新考察了人民幣失調問題。
三、研究方法與變量的選擇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兩個部分,其一是計量方法方面的內生結構突變檢驗的Bai-Perron方法,其二則是測算均衡實際匯率和匯率失調程度所使用的行為均衡匯率模型及其變量設定問題。
(一)結構突變檢驗理論模型
1.結構突變理論發(fā)展簡述
在大多數(shù)時間序列研究文獻中,一般都是假定數(shù)據(jù)生成過程(DGP)沒有發(fā)生結構突變。然而,由于劇烈的外生沖擊(金融危機、匯率改革、政策性調整和制度變遷),可能導致DGP產生結構突變。Perron(1989)首先提出了結構突變的單位根問題,他運用結構突變的單位根檢驗,發(fā)現(xiàn)美國宏觀經濟變量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大部分為結構突變的趨勢穩(wěn)定過程,這一結論與Nelson和Plosser(1982)的結論不同。在Nelson和Plosser認定的13個含單位根的宏觀經濟變量中,有10個為結構突變的趨勢平穩(wěn)過程,由此,結構突變的單位根和協(xié)整問題得到了學者的重視和研究。后來,Zivot和Andrews(1992)通過內生化結構突變,又發(fā)現(xiàn)Perron的結論部分不準確,進一步,Garcia Perron(1996)研究動態(tài)時間序列中兩個結構突變點的Sup wald統(tǒng)計量;Lumsdaine和Papell(1997)等人提出了兩個結構斷點檢驗的LP統(tǒng)計量。
Liu, Wu, Zidek(1997)提出了線性回歸模型中的lwz統(tǒng)計量檢測多個結構突變點,并研究了結構突變點估計的收斂率和修正的SBC信息準則判斷結構突變點個數(shù),他們的分析僅僅考慮了純結構突變(所有的參數(shù)都發(fā)生突變)。進一步地,Bai-Perron(1998,2003)放松了Liu, Wu, Zidek(1997)中的假設,考慮更一般的(包括序列中存在相關性和異方差、滯后因變量、趨勢回歸元、誤差項與回歸元在每一部分(即每兩個結構突變點之間)可以有不同的分布模型,更一般地,還考慮了偏結構突變(并不是所有參數(shù)都發(fā)生變化),考慮偏結構突變模型最大的優(yōu)點是節(jié)省了_度。Bai-Perron(1998,2003)不僅得到結構突變點的位置及個數(shù),而且還得到結構突變點的置信區(qū)間。
(二)Bai-Perr ……(未完,全文共24717字,當前僅顯示4446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論文:人民幣均衡實際有效匯率及其失調問題的重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