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教育現(xiàn)象是社會現(xiàn)象的組成部分,要深刻認識教育現(xiàn)象,必須把它放到社會大背景之中,先見森林再見樹木。
高科技時代、信息時代、改革開放的時代,使人們的社會生活觀念、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廣泛、深刻的變化。
現(xiàn)代社會管理的發(fā)展趨勢是:給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時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覺、更嚴的自律。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大連學者群的著作《管理新論——無為管理學》,在緒論中指出:“無為管理”這個概念的誕生,具有突破性的意義,它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無為思想體系與現(xiàn)代管理科學體系在一定歷史條件與機緣下水到渠成的融合”是一門“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嶄新的管理學科。
無疑,深化教改、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德育的實效,應從無為管理的思想中得到啟示,從教育哲學上找到一個新的思考角度。
當前,相當多的空洞、枯燥的說教(包括學校與家庭)與青少年不斷增長的自主意識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勞而無功甚至事與愿違的事屢見不鮮。
那么,體現(xiàn)無為管理思想的“無為”教育藝術能不能給我?guī)硇碌乃悸、新的方式、新的途徑和方法?br> “無為”教育藝術的研究對象與特征
以教育意識為核心,教育過程表現(xiàn)為四種模式:
第一種
……(新文秘網http://120pk.cn省略85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下雨的天,怕耽誤時間不理茬兒。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她表姐急沖沖地闖進來:“姨,姥姥又喘起來了,臉發(fā)白,昏過去兩次了!敝灰娝龐寢屢汇,立即翻身下床,抄起大衣,拉起表姐就往外走,邊走邊囑咐表姐去換氧氣,竟沒理會女兒遞給她的雨傘。媽媽急匆匆地走了,女兒舉著雨傘站在雨里,好久好久。她的心怎么能平靜呢媽媽重病在身,可她為了母親卻不顧自己。她想吃一口西瓜,我卻不敢接她的話茬兒……。這位中學生在《西瓜代表我的心》的作文中寫道:“那雨夜好長好長!也就是自那雨夜以后,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我長大了,變成了懂事的大姑娘。在母親節(jié)到來的時候,我要去買一個大西瓜給媽媽,西瓜代表著女兒一顆愛媽媽的心。”
母親的身教促使孩子開悟,這是成功的無言之教一例。母親并不是有意示范,女兒也并不認為母親的行動是用意在教育她。但母親的行動本身完成了一個教育過程,受教育者在對比中得到心靈的凈化。
第四種,教育者沒有教育意識,但被教育者有明顯的受教育意識,能主動接受教育。
一名中學生仰慕某語文教師已久,但未分到該老師班里。一次該老師來班里監(jiān)考,喜出望外。因試卷印刷模糊,老師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寫了一個“鶴”字。全班同學都停止了答卷,欣賞起優(yōu)美的書法。這一個字,給學生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取精神。由于敬佩,在學校中學生模仿老師的宇,文如其師,字如其師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一字之師”令學生終生受益,可見“無為”教育藝術的魅力。
從對四種教育模式的簡要分析中,我們注意到教育意識在“有”“無”之間的轉換。最有教育藝術的是,作為被教育主體的學生,在沒有意識到被教育的狀態(tài)下,不知不覺受到教育,這可謂“不教而教”。
“不教而教”可稱為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結晶中華民族智慧的成語中“不……而……”也反映了這種特有的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與周瑜在手上同時寫出“火”字,可謂“不謀而合”。諸葛亮在城樓撫琴觀景驚退司馬懿大軍,堪稱“不戰(zhàn)而勝”……!安谎远鳌、“不期而遇”、“不求而得”、“不翼而飛”、“不寒而栗”諸多成語概括了生活中的這一類經驗。
以“不教而教”為主要特征的“無為”教育藝術(教育藝術的極致,可簡稱為“無為”教育),反映了一種特定的教育過程。
“無為”教育要研究教育者的教育藝術和技巧,如何使教育魅力無所不在:“無為”教育要研究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的規(guī)律和特點,即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開悟過程及規(guī)律。
“無為”教育藝術的特征
教育意圖的隱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蔽起來,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苯逃姨K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集中概括了“無為”教育的首要特征。
前文中所述一父親讓幼兒自己從坑里爬出來的做法,具有教育意圖的隱蔽性。
《北京日報》曾以《不教而教的啟示》為題刊登了這樣一個教育故事:
一個女孩初學小提琴,琴聲如同鋸木頭,父母不愿聽。孩子一氣之下跑到幽靜的樹林中學練。突然,她聽到一位老年女人的贊許,老人說:“我的耳朵聾了,什么也聽不見,只感覺你拉得不錯!”小女孩受到鼓勵,于是每天都到樹林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勵說:“謝謝,拉得真不錯!”
終于,家長驚異地發(fā)現(xiàn)了女兒優(yōu)美的琴聲,忙問是什么名師指點。這時,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且她的耳朵從未聾過。
裝耳聾,引導孩子走向自信。她認真傾聽孩子的琴聲,對孩子不斷鼓勵,雖沒有具體施教琴藝,又沒任何說教,但卻給了孩子動力和智慧。女孩每天為殘疾孤寂的老人拉琴,從中悟到藝術的價值和魅力,琴德、琴藝都得到升華。這個傳奇故事蘊含著豐富的“無為”教育的哲理。
教育手段的間接性:
常用的直接的教育手段,如:講課、報告、參觀、訪問、表揚、批評、獎勵、懲罰、談話…
而不運用某些直接的具體手段,教育者的有些行為,在有意或無意中觸動了受教育者的心靈,促使其覺悟。這種間接手段,有時更有力量。
一位母親怕耽誤孩子的學習,風塵仆仆趕了幾十里路,把兒子落在家里的書送到學校,然而這本書卻是孩子在家里看的一本小說。母親的行動震撼了孩子的心,使他強烈感受到深沉的母愛。不識字的母親并沒有如常人一樣講刻苦學習的道理,卻收到了促使孩子猛醒,從此用功讀書的效果。此處無言勝有言。
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示范,崇高的師德是最具魅力的“無為”教育。
華 ……(未完,全文共8768字,當前僅顯示2394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無為”管理藝術》)